喜地发现裸露的主根上冒出了细小的白色须根:“它们在长新根!”
穆萨也激动地跑过来,用手抚摸着新根,眼里满是泪光:“我就知道它们不会放弃我们!去年旱季最严重的时候,我每天都来给它们浇水,可还是看着它们一点点枯萎,我还以为……”他话没说完,就被一阵欢呼声打断——村民们看到新根,都高兴地跳了起来,有的还唱起了传统的歌谣,歌声在草原上回荡。
林夏拿着检测仪跑过来,脸上带着笑容:“我们检测了树干的储水腔,水分含量从15%升到了35%,虽然还没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已经能维持树木的基本生长了!”更让人惊喜的是,中间那棵半枯的猴面包树,枯黄的枝条上冒出了嫩绿的芽尖,像一个个小小的翡翠,镶嵌在褐色的枝条上。
离开金合欢洼地的前一天,萧凡在“三圣树”中间的空地上,埋下了第十九块“共生晶碑”。碑体正面刻着猴面包树和储水坑的图案,背面的文字是他和穆萨、部落老人一起写的:“凝胶锁水,新根破土,猴面包树的年轮里,藏着草原的新生。”老人送给萧凡一个用猴面包树木雕刻的水囊,水囊上刻着复杂的花纹,里面还装着“三圣树”树干里的清水:“这个水囊能保存水源,就像我们的约定,无论以后遇到多大的干旱,我们都会和猴面包树一起坚守。”
“探索号”驶离非洲东海岸时,萧凡站在甲板上,望着那片逐渐远去的稀树草原。阳光洒在草原上,金色的草浪随风起伏,三棵猴面包树像三个坚定的哨兵,守护着这片土地。林夏走到他身边,递给她一杯冰镇果汁:“下一站是东南亚的红树林,科考站的莉娜说那里的红树林因为海平面上升,大片被淹没,我们在云杉林用的防渗膜技术,或许能帮到它们。”
萧凡接过果汁,指尖传来清凉的触感。他翻开莉娜发来的资料,照片上的红树林一片狼藉,高大的红树被海水淹没,只剩下树冠露出水面,地面上积着厚厚的淤泥,不少幼苗已经腐烂。“红树林是‘海岸卫士’,能抵御海啸和台风,还能为鱼虾提供栖息地,”他说着从背包里拿出笔,在资料上画起了设计图,“得在红树林边缘修防波堤,用防渗膜和沙袋加固,再种植耐盐碱的红树幼苗,形成新的防护带。”
林夏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笑着说:“你这刚从草原的烈日里出来,又开始琢磨红树林的事了,就不能歇一歇吗?”萧凡抬起头,眼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坚定:“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是不尽快加固红树林,今年的台风季,附近的村庄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得快点过去,不能让‘海岸卫士’消失。”
夜晚,“探索号”在印度洋上航行,星光洒在海面,像撒了一把碎钻。萧凡坐在栏杆旁,手里拿着那个猴面包树木水囊,轻轻摩挲着上面的花纹——这个水囊,承载着草原的希望,也承载着他们的守护之约。林夏走过来,在他身边坐下:“你说我们还要走多少路,才能让所有的自然之地都远离危险?”
萧凡转过头,看着她的眼睛,语气肯定:“不管要走多少路,我们都不会停下。”他顿了顿,又说:“爷爷当年在日记里写过,守护自然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每多一个人加入,希望就多一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用行动告诉更多人,自然需要我们的守护,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萧凡低头看着手里的水囊,在笔记本最新一页画了一片茂密的红树林,旁边写着:“每一次为猴面包树的坚守,都是对非洲草原的承诺;每一次向红树林的奔赴,都是约定的延续。”
他知道,这场与自然的共生之约,永远没有终点。下一站的东南亚红树林里,正有一场关于生命与守护的奇迹,在等待着他们去开启。而“探索号”的汽笛声,正穿过印度洋的浪,朝着新的使命,缓缓驶去。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