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13集:医疗进步

第413集:医疗进步(2/2)

批官办医馆在咸阳开张。青砖砌成的门楣上悬挂着"惠民医馆"的匾额,门前的铜盆里总盛着煮沸的药水,供往来百姓洗手消毒。馆内分设男女诊室,药房的药斗上贴着统一的标签——这是医者们共同商定的药名,避免了各地称呼不一的混乱。

    李伯年被推举为馆长,他每日清晨都会带着学徒们辨识药材。"这味是北柴胡,治少阳证的往来寒热最效,"他拿起根茎让众人细看,"南柴胡虽形似,药性却差远了,你们可得记准。"阿古拉则在女诊室里传授妇科心法,她教女学徒们如何用艾灸治疗产后缺乳,如何辨别妊娠恶阻与食物中毒。有次遇到难产的妇人,她结合匈奴的助产手法与中原的针灸术,竟让产妇平安诞下双胞胎,消息传开后,医馆外时常排着来自各县的马车。

    官府还设立了医科,招收十五岁以上的少年学习医术。淳于意亲自授课,他带学生们去刑场观摩解剖,去田间辨认草药,甚至让他们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有个叫石敢当的少年怕扎错穴位,淳于意便让他先在铜人模型上练习:"医者手上有千斤力,扎下去是救人还是害人,全在一念之间。"三年后,这些学生有的去了边关军帐,有的留在乡邑医馆,将所学医术散播到秦国的每一寸土地。

    五、生民安康

    春汛来时,渭水流域爆发了洪水。往年此时,总会有瘟疫蔓延,可这年秋天,各县上报的病患竟比去年少了四成。原来医馆的医者们早已带着药材下乡,他们教百姓饮用煮沸的井水,将雄黄撒在屋角驱虫,对发热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在陈留郡,石敢当用从淳于意那学的"刺络放血法",三天内就控制了当地的痢疾疫情,郡守特意写了奏折上报咸阳,皇帝看后龙颜大悦,下旨将此法编入《急症治要》。

    咸阳城的 sus(户籍登记)册上,人口数字正以每年万余的速度增长。以往新生儿存活率不足五成,如今有了专门的儿科医者,用甘草水清洁口腔,用艾草热敷脐部,存活率竟提高到了七成。城西的王老汉年近六旬,前年中风后半身不遂,经李伯年针灸配合汤药调理,如今已能拄着拐杖散步,他逢人便说:"要不是有这医馆,我坟头的草都该三尺高了。"

    冬至那日,明堂再次聚集了各地医者。他们带来的不再是药方,而是各县的《疾病防治册》。李伯年翻开陇西郡的册子,见上面记录着"小儿天花接种法",急忙叫来阿古拉细看;淳于意则拿着南郡的《瘴气论治》,与几位老者讨论如何改良药方。殿外的雪地里,孩子们正在堆雪人,他们的笑声清脆响亮,穿透了咸阳城的暮色。

    太史令在史册上写下:"秦兼天下,医道大兴,民康物阜,人口滋殖。"而在惠民医馆的墙上,新刻的《大医精诚》碑文中,"普救含灵之苦"七个大字,正被往来的医者与病患轻轻抚摸,如同触摸着一个王朝最温暖的脉搏。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