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
祖也三者行则沦於无形无形者一之谓也
一者无心合於天下也一者无也言无定形/行於天下周於万物
而无/穷也布德不溉用之不勤无泽可润/无心可劳视之不
见听之不闻妙絶无声/安可闻见无形而有形生焉无
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
色成焉故有生於无实生於虚音之数不过
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数不过五五
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色之数不过五五色之
变不可胜观也夫形声色味皆无自而有原/其正数不过有五今自五之
变遂失其常极於淫靡固非/视听之所究常观之所察哉音者宫立而五
音形矣味者甘立而五味定矣色者白立而
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己上皆宗/一爲主故
物得一而有常人得主而化/光道通爲一万物蕃昌也故一之理施於
四海无所/不同一之碬察於天地明得一之人知/天地造化之本
万物之/性情也其全也敦兮其若朴外愚/於人其散也浑
兮其若浊迹晦/於俗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浊而能/清虚而
能/盈澹然若大海漠然/无涯泛兮若浮云飘然/何适若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有若亡而存非无非有能存能亡自若朴/已下比体道之人能若是者
也
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
一门万物万事皆/出衆妙之门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
故不易其常放准循绳因其直直曲因其常
圣人循大道之原审万物之性不使陆者渊/居巢者穴处是不变其故也各附所安俱利
其性是曲因/其常者也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
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生之累也
此八者大丈/夫之不处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
喑惊怖爲狂忧悲焦心疾乃成积人能除此
五者即合於神明此五者修身之至诫人能/知飞金链石以祈乆寿而
不能节欲平和以全天性且喜怒妄作/乐石奚救若审得其理自合神明矣神眀
者得其内也得其内者五藏宁思虑平耳目
聪明筋骨劲强内得者抱无守一神闲虑/淡故耳目聪眀筋骨劲强踈
达而不悖不与/物竞坚强而不匮用柔/不乏无所太过
无所不逮所欲不过分/所爲无不遂天下莫柔弱於水水
爲道也假言通理/借水明道广不可极深不可测长极
无穷远沦无涯音/宜息耗减益过於不訾音/紫上
天爲雨露下地爲润泽万物不得不生百事
不得不成大苞羣生而无私好泽及蚑音/岐烧
音/饶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
不费行不可得而穷极微不可得而把握击
之不创音/疮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灼之不熏绰
约流循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沦天下有
余不足任天下取与禀受万物而无所先後
无私无公与天地洪同是谓至德夫水所以
能成其至德者以其绰约润滑也故曰天下
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於无间水/者
五行之长以其得一故道济天下德合万类/仁迨草木义坚金石信合四时智出无穷故
柔不可断刚不可折动则有威强而无敌散/爲雨露积爲泉原用之不匮施之无边污之
不垢洁而自全旷/哉水德与道合焉夫无形者物之太祖无音
者类之大宗夫万物生於无形五音起於无/声故至无者不生而能生故无
者爲物/之祖宗眞人者通於灵府与造化者爲人执
玄德於心而化驰如神是故不道之道芒乎
大哉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其唯心行也
万物有所生而独如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
守其门故能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
应而不知内得一心外通万有潜浮之道/其化如神物应无方孰知其极
老子曰夫德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
志弱者柔毳安静藏於不取行於不能澹然
无爲动不失时得者谓无爲无爲之道/因物所宜动合得其时故贵
必以贱爲本高必以下爲基聚尘成岳/积流成海托小
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刚力无不胜敌
无不陵虚心前物是无力而强/所之皆遂无敢陵侮也应化揆时莫
能害也动与道游/物何能害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
者必以弱保之积柔即刚积弱即强观其所
积以知存亡知刚知柔厥德允修/知存知亡其身必昌强胜不若
己者至於若己者而格强者不可胜弱者不/可陵是行柔之道也
柔胜出於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