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不得其眞进涫漱巾栉脱履膝行凡以
欲得其眞而已
老君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
解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
其恶盖离爲目而围二神之所托也得道
者之相遇目击而其意已传知人者每得
於眉睫之间故杨朱之睢睢盱盱其视不
正则老君以爲不可教也故黄帝书曰机
在目
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解曰明白四达是谓大白每下愈况是谓
若辱冲而不盈故盛德若不足若此者其
视顚顚与人相遇目若不相见者奚有於
睢盱哉
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迎
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竈
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解曰避席非止於不争而已争席非止於
不避而已闻命而反则昔之避者更且争
夫秦梁之地不远也今之舍者犹昔之舍
者也亦非有二杨朱也其相遇遽若是之
异者乃知至道密庸变形易虑人常由之
而莫之知也盖南之沛则趋於物之所会
其反也则复於命之所本或避或争在於
往反之间尔
杨朱过宋东之於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
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杨子问
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
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曰弟
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解曰贵其美而贱其恶者情之私恶者贵
而美者贱道之公或美或恶生於妄见贵
之贱之亦非眞理所恶於逆旅之妾者非
谓其美也以恃其美故贱之所贵於逆旅
之人者不以能贱其美也以不知其美故
取之如俾逆旅之妾亦不恃其美而无自
贤之行则无往而不爱矣老君曰天下皆
知美之爲美斯恶矣非恶美也恶知其美
尔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
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
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於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者先不己若者至於若己则殆矣先出於己
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
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
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於柔
必刚积於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强胜不若己至於若己者刚柔胜出於己者
其力不可量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
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解曰柔弱者道之本守道之本自胜而已
故无一不胜以此胜一身以此任天下有
安而无危有福而无祸虽未尝先人而人
莫之能先是乃善摄生者与天地同乆之
道也易曰巽以行权庄子曰於鱼得计义
协於此故老君粥子其书每致意焉其称
上古之言则以此道自古以固存也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
童智而遗童状衆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
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
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趋者谓
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
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
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
疏矣庖牺氏女蜗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
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於人而
有禽兽之心而衆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
几也
解曰所谓有非人之状者其形貌之近似
若蠭目豺声虎头燕颔载之近史爲可考
者斯言脗合乎造化之妙特人惑於浅智
不悟童智之奥尔列子务明至道故横口
而言唯诚理之是取而不顾衆意之所惊
也
黄帝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
虎爲前驱鵰鶡鹰鸢爲旗帜此以力使禽兽
者也尧使夔典乐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箫韶
九成凤凰来仪此以声致禽兽者也然则禽
兽之心奚爲异人形音与人异而不知接之
之道焉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
使之焉
解曰观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则以力使禽
兽不诬之理也
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亦
不假智於人也牝牡相偶母子相亲避平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