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方面,“闯关东”民俗饮食以“耐储存、抗寒冷”为特点,“黏豆包”“冻饺子”“杀猪菜”是经典代表。黏豆包由大黄米或糯米磨面,包裹红豆沙或绿豆沙馅料,蒸熟后可冷冻保存,冬季食用时加热即可,口感软糯香甜,能提供充足热量;冻饺子则是冬季家家户户必备的食物,秋收后村民们会制作大量饺子,煮熟后冷冻,随吃随取,方便快捷;杀猪菜是冬季的“硬菜”,每年腊月,村民们会宰杀年猪,将猪肉、猪血制成血肠,与酸菜、粉条一同炖煮,汤汁浓郁,肉质软烂,酸菜吸收了猪肉的油脂,酸辣解腻,是冬季暖身的佳品。这些饮食不仅满足了生存需求,更成为穆棱汉族家庭团聚时的“乡愁味道”,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黏豆包、冻饺子,传承着“闯关东”时期的生活智慧。
节庆方面,汉族民俗与“闯关东”记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庆祝方式。“春节”时,除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外,村民们还会举办“扭秧歌”活动,参与者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绸、扇子,伴随着锣鼓声扭动身躯,队伍中还有“旱船”“高跷”“跑驴”等表演,其中“旱船”模拟移民们当年乘船渡海“闯关东”的场景,表演者脚踩木质船形道具,摇晃前行,生动还原了移民的艰辛历程。“元宵节”时,穆棱城乡会举办“猜灯谜”“赏花灯”活动,灯笼多为村民手工制作,有的绘制“闯关东”故事(如渡海、开荒、建房),有的书写吉祥诗句,既增添了节日氛围,也传承了移民文化。
五、特色美食
穆棱的特色美食依托当地山林资源、河流物产与多民族文化,形成了“山珍”“湖鲜”“民族风味”三大系列,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地域特色与生活智慧,让人在品尝中感受穆棱的风土人情。
(一)山珍美食
穆棱山林覆盖率高,盛产黑木耳、榛蘑、松子、山野菜等“山珍”,当地厨师擅长以简单的烹饪方式,最大程度保留山珍的天然鲜味。
- 小鸡炖榛蘑:这是穆棱最经典的山珍菜肴,选用农村散养的土鸡(俗称“笨鸡”),肉质紧实有嚼劲,搭配雨后采摘的新鲜榛蘑(或晒干的榛蘑干)。制作时,先将土鸡切块焯水,去除血水,再用猪油煸炒至表面金黄,加入姜片、葱段、料酒去腥,随后加入热水没过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5-2小时,待鸡肉软烂后,放入泡发好的榛蘑,继续炖2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榛蘑吸收了鸡肉的汤汁,鲜香浓郁,鸡肉软烂脱骨,汤汁浓稠,无论是配米饭还是馒头,都十分下饭,是冬季暖身的佳品。
- 凉拌山野菜:穆棱的山野菜种类繁多,春季的蕨菜、婆婆丁(蒲公英)、柳蒿芽,夏季的刺老芽、苋菜,都是制作凉拌菜的好食材。以凉拌蕨菜为例,将新鲜蕨菜去老根,焯水后过凉水,沥干水分后切段,加入蒜末、生抽、香醋、辣椒油、香油、盐、糖,拌匀即可食用,口感爽脆,带有淡淡的山野清香,既能解腻,又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凉拌婆婆丁则更具药用价值,婆婆丁焯水后凉拌,加入少许盐与香油,味道微苦,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夏季受欢迎的凉拌菜。
- 松子玉米:穆棱是松子的重要产区,当地松子颗粒饱满,油脂含量高,与玉米搭配制成的“松子玉米”,是一道清甜可口的家常菜。制作时,将玉米粒焯水至断生,捞出沥干,锅中放少许油,放入葱花爆香,加入玉米粒翻炒,再放入松子仁,加少许白糖、盐调味,翻炒均匀即可出锅。玉米粒清甜多汁,松子仁香脆可口,口感丰富,适合老人与儿童食用,也是宴席上常见的开胃菜。
(二)湖鲜与河鲜美食
穆棱河横贯全市,河水清澈,盛产鲫鱼、鲤鱼、柳根鱼等鱼类,当地饮食中“河鲜”菜肴占据重要地位,做法以“清蒸”“酱炖”为主,突出鱼肉的鲜嫩。
- 清蒸鲫鱼:选用穆棱河新鲜的鲫鱼(重量约500克为佳),处理干净后在鱼身划几刀,方便入味,鱼腹内放入姜片、葱段,鱼身表面抹少许盐与料酒,放入蒸锅蒸熟,出锅后倒掉多余汤汁,撒上葱花、红椒丝,淋上热油与生抽即可。这道菜最大程度保留了鲫鱼的鲜嫩,入口清香,鱼肉细腻,汤汁清淡,适合追求健康饮食的人群,也是产妇催乳的滋补佳品。
- 酱炖柳根鱼:柳根鱼是穆棱河特有的小型鱼类,体型细长,肉质细嫩,适合酱炖。制作时,将柳根鱼处理干净,用盐、料酒腌制10分钟,锅中放少许油,放入姜片、葱段、干辣椒爆香,加入黄豆酱炒出香味,再加入适量热水,放入柳根鱼,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5分钟,待汤汁浓稠即可出锅。黄豆酱的咸香与柳根鱼的鲜嫩融合,鱼肉入味,汤汁用来拌米饭,味道十分浓郁,是穆棱农家餐桌上的常见菜。
(三)民族风味美食
除了前文提到的满族黏豆包、朝鲜族辣白菜,穆棱还有多款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