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阴行诡籍录 > 第278章 灯不灭,线不绝

第278章 灯不灭,线不绝(1/2)

    灯不灭,线不绝

    义庄的夜比往常更沉。

    白小芩被那阵心悸扯醒时,窗纸正被月光浸得发白,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扭曲如鬼手。

    她掀开薄被的动作太急,发尾扫过床沿的铜铃,叮铃一声碎在寂静里。

    指尖触到地面的瞬间,凉意顺着血脉窜上后颈——是地脉在震颤。

    她赤足踩过青石板,鞋都顾不得穿,发带散了半缕垂在腰间,直奔院中的老槐树。

    银线断裂的位置还悬着几星残芒,像被人狠狠抽走了什么。

    她伸手去碰断口,掌心突然灼痛,像是被火烫了——这不是普通的线断,是地脉里那端的"心"在崩。

    "灯由心燃,线因信续;心若崩,则线崩。"沈知秋遗卷里的字突然撞进脑海。

    白小芩的指甲掐进掌心,想起昨日照壁上的血书,转身就往偏房跑。

    偏房的檀木柜里收着小满扎的纸鸢,最上面三只还沾着浆糊的甜香——那是小满前日新制的,说要等开春放给她看。

    她取了纸鸢,摸出怀里的朱砂笔。

    笔尖悬在鸢面时顿了顿,腕底忽然泛起温热——是陆九溟教她辨骨纹那日,他的指节抵着她的手,说"骨纹如树,根须连魂";是季寒山授《洗冤鬼录》时,檐角的雨珠砸在书页上,晕开一片墨痕;是墨十三在火场里,纸衣烧得只剩半片,却用身子护着怀里的残卷,说"这是阴行的命"。

    三缕忆念顺着笔尖渗进纸鸢。

    她没赋灵,只让这些画面在鸢面流转,像三盏小灯。"不是你要守灯,"她将纸鸢挂在断口处,指尖抚过鸢尾的银线,"是我们信你守灯。"

    黑水渡灯塔的晨雾里,墨十三正用旧刀挑灯芯。

    左臂的新纸突然裂开细缝,像被谁拿针挑了线。

    灯芯的火苗"滋"地缩成针尖大,映得他纸做的眼睛忽明忽暗。

    "有人在用逆命丝抽离命脉。"袁无咎的声音从背后劈来。

    他手中的破谶罗盘转得发疯,青铜指针撞在盘沿上,发出细碎的响,"是国师府的剪灯人。"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指甲刮过琉璃的刺响。

    墨十三抬头,看见一道黑影攀着塔壁往上爬,银剪在雾里泛着冷光,剪刃上的刀符像活了似的扭曲。

    他没动,旧刀却自己从刀鞘里滑出半寸——刀身映着塔内百盏灯,每盏灯上都贴着百姓写的"平安"。

    "以前扎傀儡,等一个人回来。"他轻声说,左手抓住左臂裂开的纸皮,"现在守灯...要让迷路的人看得见光。"

    纸皮被撕下时发出轻响,他扔进灯焰里。

    火"轰"地窜起三尺高,金纹在纸灰里游走——竟是当年他为复仇所扎的"百鬼夜行灯"残稿。

    焰中浮起无数影子:纸人跪拜,孩童举着"阿鸢"剪纸,老妇在灯前合十。

    信力凝成的屏障"砰"地撞向窗,黑影被掀得撞在塔壁上,银剪当啷落地。

    江北阴行暗市的鬼市十三摊前,赵三斤正翻着旧纸堆。

    盲童的竹篮里飘来熟悉的浆糊味,他抬眼就看见那只断线纸鸢——鸢尾的纹路,尾端的银结,正是小满三年前丢的那只。

    "这鸢,我要了。"他摸出块碎银,指尖在鸢面断痕处一擦,心就沉了——断口和义庄槐枝上的丝线严丝合缝。

    盲童转身时,后颈一道红痕闪过,像朵烧糊的灯花——是千灯簿的烙印。

    赵三斤连夜赶回纸马铺。

    月光透过糊窗纸,照见他在案前叠纸马,三百张纸,每张都用江北老匠人秘传的"叠影糊",浆糊里掺了孩童的笑声、老妇的祷词、匠人的哼歌。"叠影糊"干了会留残影三息,他把纸马埋进暗市地脉时,对土地轻声说:"引他们来。"

    白小芩在义庄地面铺开符笔。

    槐树根渗出的银露混着朱砂,画出的"归心引路图"泛着幽光。

    图成刹那,地脉震颤——三百里外,江北纸马同时自燃,残影连成线,像根发光的绳,直指向黑水渡。

    她将小满的纸鸢轻轻抛入图中。

    纸鸢腾空时,尾端的银线突然发亮,牵着一道极淡的光——那是陆九溟的残魂,沉睡三年后第一次主动游动,像只迷路的萤火虫,跟着纸鸢往黑水渡去。

    黑水渡外滩的雾浓得化不开。

    剪灯人握着银剪站在礁石上,正要剪断地脉银线,忽见海面浮起三百纸马残影,围成个"守"字。

    "江北的灯,从来不是靠神仙点的。"赵三斤的声音从雾里钻出来。

    他握着纸刀,刀身映着残影里的笑脸、合十的手、剪纸的指尖,"是百姓点的。"

    纸刀缠上银剪的瞬间,剪灯人面具"咔"地裂开。

    他瞪着那些残影,嘶声问:"你们...竟把纸马当供器?"

    "供器?"赵三斤嗤笑,"这是信。"

    三百残影齐燃。

    火光里,孩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