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宿缘之命运 > 第309章 出游(叁拾贰)

第309章 出游(叁拾贰)(3/3)

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自这次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113年之久。法门寺在唐代也遭到过厄运,唐武宗在会昌五年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唐武宗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但此前,寺僧们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仿制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凤翔府发生地震,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棱以雕琢花砖砌成,拱角处悬挂铃铛,微风过处,铃儿叮咚作响,尽显佛家神圣庄严。地面第一层塔门朝向南方,东、南、西、北四正面皆有精美石刻,分别是“浮屠耀日”、“真身宝塔”、“舍利飞霞”、“美阳重镇”,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偏面分别嵌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符文。塔的第二层至第八层均有斗拱、栏杆,自第九层起以青砖拨檐。塔身第二层至第十二层每层各设有8个佛龛,每龛供奉铜佛1至3尊,佛像旁放置经卷函匣,外罩铁网。塔顶以青铜铸造,三片相接成葫芦形,上铸“明万历三十七年造”8个楷字。综观整个舍利塔全貌,塔基边长27米,高1.8米,塔基、身、顶三者相加后的寺塔高为60.25米,巍峨高耸,壮观宏丽。明代隆庆年间修缮法门寺的工匠们曾在地宫中目睹盛装佛骨的宝匣。据《扶风县志》记载:“明隆庆中,塔崩。启其藏视之,深数丈,修制精工,金碧辉煌。水银为池,泛金船其上。内匣贮佛骨,旁金袈裟尚存。”不过,工匠们在惊诧之余,出于对佛祖的崇敬,并不敢扰动佛骨宝匣和地宫宝物,地宫随后被封闭,在地宫之上建成新的宝塔。

    清顺治十一年,关中地区再次发生地震,法门寺塔身向西南方向歪斜,不少佛像从佛龛中跌落地面。清同治元年,法门寺因动乱一度被攻占,寺院也毁于大火之中。

    民国二十八年在爱国志士、时任华北慈善会会长的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上海实业家李祖绅、李祖才兄弟捐资3万元,又从各方募筹到2万元,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历程一年零四个月,于 1940年7月竣工。重修法门寺时,曾经有匠人偶然发现了地宫的一角。当时华夏大地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战火正炽,侵略者的飞机轰炸长安,向其周边逼近,到处是流离失所的灾民,为了确保地宫安全,主持法门寺重修工作的朱子桥先生立即召集知情人,要求必须立誓保守此秘密,决不让外人尤其是贪婪者知道。事后证明,这些知情者确实是顶天立地的秦川汉子,一诺千金,果真无人将地宫秘密泄露出去。朱子桥等人又将地宫入口重新封闭起来,还对外谎称塔下洞内毒蛇盘绕,根本无法进入。

    1976年8月,四川松潘发生大地震,波及到了扶风,法门寺塔西南面第二层砌砖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严重倾倒。此后,塔身又接连出现裂缝与垮塌,至1981年9月时,塔顶已自行跌落,只残余半个塔身孤零零地危立于残破砖石台基之上。

    如今大家看到的法门寺,实际是1987年以后仿唐式建筑风格所重建的,1988年重建的塔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样式修建,砖塔也被改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法门寺占地之广,供奉之珍贵世所罕见,是华夏民族传承不绝的精神信仰。往往让参观者不虚此行。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