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们醒了之后都陆续下了车。童煊笑着和各家长辈打招呼。将茶水摊的位置留给长辈们捧了壶新茶,换了新的茶具。童二叔爷闲来无事烹煮几壶热茶邀请各家长辈一起品茶。童煊等各家兄长们去准备早餐。
食材已经被护卫们陆续搬下了车放在了灶台上,今早的早餐仍是以糌粑和包子类为主,煮了甜口和咸口的奶茶及一些新鲜的肉干奶渣。蒸熟的面食点心重新经过加热变得酥软鲜甜。童煊从车的后车厢储藏柜里拿出了几包新鲜的牦牛肉。用车上备好的干面条下了好几锅新鲜的面条,闻峰在一旁帮忙切肉片,兄长们帮忙看着锅里翻滚的面条,童煊调配碗里的料汁配上了切好的牦牛肉片色香味俱全。牦牛肉片在面条锅里微微一烫就可以出锅。弟妹们都醒来的时候早餐已经准备齐全端上餐桌。
早餐准备的很丰盛,他们人虽然多但是早餐的量足够他们品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面食。在这种早晨微凉的空气中一碗香喷喷的面条更能引起他们的食欲配着热乎乎的包子点心来一杯温度适宜的奶茶是最能够满足肠胃的早餐。一顿丰盛可口的早餐足够唤醒众人还有些睡意朦胧的神志精神一整天。
童煊也只用了小半碗面条,他给自己冲泡了一份儿糌粑,切了一些生牦牛肉片小口配着一杯奶茶细品,偶尔吃几个小包子。童訫出于好奇拿出了一个热呼呼的烤馍沾着大哥调好的酱料,将牦牛肉夹进烤馍里,在馍中间放了一些小菜,品尝了一口味道意外不错。于是她又做了几个给家里人一人一个。童家人自然笑着接过没一会儿就吃光了一整个烤馍。童二叔公老夫妻自然夸奖了自家小公主能干。
等早餐用罢开始收拾户外的移动餐桌和锅碗灶具。护卫们带着送去附近清洗锅碗灶具,其他人将桌子及带出来的生活用品折叠收纳好等一切收拾妥当他们就出发。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上车出发直奔黄帝陵。
他们到达皇帝陵的时候是上午9时正是观光的最佳时间,一行人过了安检验过门票后下车步行开始观光游览。这次他们依旧聘请了当地的导游他们组成一个团导游带着他们参观。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之巅,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相传黄帝御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黄帝陵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
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
轩辕广场位于景区最南端,是一座宽阔的不对称半圆型广场,总面积一万平方米,地面用直径0.5米一0.6米的5000块秦岭天然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印池轩辕广场北,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沮河,沮河古称“姬水”,轩辕黄帝因“长于姬水”而姓姬。又传说这条河原名“祖河”,当黄帝被召要“御龙飞升”回天宫时,群臣先民依依不舍,眼泪哗哗地从桥山之巅淌流下来,全部流入了“祖河”。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考虑到“祖河”既然是黄帝先民眼泪形成的,不如改为“泪河”,再后来,为了让该河的名字既能代表先民们的眼泪,又能代表“祖河”,就将河名改成了“沮河”。桥山与印台山之间的这段沮河,因在印台山下,故又称为“印池”,其寓意为黄帝用印之水,传说黄帝总在此淘洗玉玺大印,对面即为黄帝置印的印台山。印池占地300余亩,水域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总蓄水量46万立方米,再现出“沮水秋风”、“桥山夜月”的自然景观,也使黄帝陵山环水绕。
轩辕桥,横跨着一座通往北岸轩辕庙的轩辕桥。轩辕桥为仿灞河古礅梁桥,全长66米,宽8.6米,高6.15米,共九跨。桥面设护栏,栏板上均雕有古典图案花纹。桥体全部采用花岗岩,每根石梁长5.71米,重10吨,由121根石梁铺砌而成,给人以粗犷、古朴、厚重的视觉效
轩辕桥的北端即桥北广场,与轩辕庙的龙尾道相连接,面积1584平方米,地面用花岗岩铺砌。广场上耸立着四根高4.8米的花岗岩望柱,既烘托了庙前的庄严气氛,也是黄帝陵庙前区的标志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轩辕庙前的龙尾道,共设95级石质台阶,经五个踏步组逐级登高,寓意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
由龙尾道向上即登临庙院山门,山门位于轩辕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