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 第217章 皇室新进程

第217章 皇室新进程(4/6)

多言,但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都让群臣不敢有丝毫懈怠。

    隆裕皇太后看着凌霄,心中既欣慰又感慨。她知道,今日的朝会不仅仅是一次例行的政务会议,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皇权的传承,象征着大清的未来。

    隆裕皇太后看着凌霄坐在龙椅一旁,从容自信的应对臣子们奏对的政务,表达自己的见地,隆裕目光中既有慈爱,又有期许。

    随后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整了整顶戴,迈着稳健的步伐出列,声音洪亮而清晰:"启禀皇上,太后娘娘,奴才今日谨向皇上与太后奏报内务府贪腐案整饬及诸项改革之进展。"

    他微微抬头,目光扫过殿内群臣,继续道:"在民国政府特派员监督下,奴才与醇亲王彻查内务府下辖七司三院,共查处贪墨官员四十七人,其中三品以上大员七人,现已悉数罢黜。经多方追缴,共追回贪污款项五十万两白银,现已全部入库。"

    殿内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几位老臣交换着眼色。

    马佳绍英不卑不亢,继续汇报:"为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在维持皇室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臣等裁撤冗余机构十二处,合并职能相近部门八处,现有内务府官员由原先的三百七十六人精简至一百九十八人。"

    在民国政府的介入帮助(或者说“强制要求”)下精简内务府,进行了一场皇室自上而下的、带有外部强制力的行政改革。

    核心目标是降低财政负担,维持表面和谐引进现代化审计制度,根除腐败温床。

    裁撤了所有明显冗余、职能外化的机构(如养鹰处、御船处等),合并职能相近的部门(如上驷院、武备院)。

    大刀阔斧的保留了一个能负责皇室诸位主子的日常起居和基本礼仪的内务府框架,其余机构全部裁并。

    人员精简裁汰大量底层苏拉、杂役,对中高层官员进行“赎买”或分流,此时内务府所保持的规模仅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对于被裁撤的人员,发放一次性补偿经费。

    在财务管理上,民国政府建立了审计监督机制,要求内务府账目公开,杜绝最恶劣的贪污,将开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额度内。 皇室彻底接管财政使用,不再被内务府利益集团所绑架。

    至于皇家庄园、地产、土地等主要资产由皇室与土地清丈局共同核定后,再由民国政府设立的皇室善后委员会进行监督,此后大清皇室领取定额的“岁费”,内务府变为纯粹为皇室服务的消费预算机构。内务府的经营职能被完全剥离。

    在民国政府拥有绝对的武力优势下,并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内务府的旧势力无法像对抗皇室那样,通过哭穷、拖延、欺骗等手段来对抗国民国政府。

    内务府的腐败网络依赖于宫外的人脉和资源。民国政府轻而易举的切断这些联系,查办与之勾结的商人,使内务府的贪腐链条无法运转。

    但即使民国政府介入,对于内务府的改革受 “优待条件”的制约:只要《清室优待条件》还存在,民国政府在法理上就需要尊重凌霄的“皇帝尊号”和紫禁城内的小朝廷体制。

    这意味着,不可能完全废除内务府,必须保留一个最低限度的机构来维持皇室的“体面”。

    在皇太后与醇亲王向民国政府妥协下,并利用其残余的政治影响力寻求外部干预(如外国公使),让民国政府投鼠忌器,担心引发不必要的政治风波,从而在改革力度上有所妥协。

    许多宫廷礼仪和规矩是满清皇室的传统,因此,在祭祀、典礼等方面可能仍需保留相关人员和机构。

    因受限于《优待条件》,民国政府无法彻底废除内务府。改革的最终结果,是在形式上保留内务府的名称,但在实质上将其改造为一个完全受控的、高效(或低效但不再腐败)的服务机构。

    随着此次内务府贪污一案的了结,北京城内事关皇室的流言蜚语也日渐消弭。

    "如此甚好,爱卿后续可有章程?挽回皇室尊严。"凌霄镇定的向马佳绍英询问。

    其实凌霄对此根本不在乎,以往大清皇室做的坏事还少吗?不过是象征性的维护皇室尊严,方便日后皇室参与民国政治局势。

    "禀陛下,奴才随后将会以内务府的名义联动民国政府,向北京城内的各个报刊发送一份联合声明,澄清事件原委。"

    "并且新任官员在臣与醇亲王载沣的带领下,勤勉履职。"马佳绍英转向载沣,微微颔首,"载沣王爷日夜督办,使得各项改革措施得以有条不紊地推进。"

    载沣微微欠身,补充道:"本王谨遵太后与皇上旨意,协助绍英大人处理内务府事务。目前各项改革进展顺利,皇室开支已较先前缩减三成,而办事效率大为提升。"

    "此外,"马佳绍英继续道,"载涛贝勒主导的紫禁城资产清理工作进度正常。截至目前,已清点宫内珍宝、器物共计一万三千余件,绘制宫苑地图十二幅,为皇室资产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殿内气氛为之一振,几位新任官员脸上露出振奋之色。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