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九州民间志 > 元朝那些事50《香屯女子》

元朝那些事50《香屯女子》(3/3)

加征“蝗灾补贴税”。阿秀攥着账册去县衙,差役却把她拦在门外:“南人也敢闯公堂?”陈生扮成教书先生,拿了王爷赏的诗稿副本,才得以面见县太爷。

    县太爷看着账册,脸一阵白一阵青:“里正已伏法,尔等还想怎样?”阿秀叩头:“民女只求税粮公平,香屯已被蝗灾啃得骨头都露了……”县太爷沉默半晌,终是减了三成税。归途中,陈生叹道:“若朝廷能知民间疾苦……”话没说完,又咳起来——他的肺伤还没好透。

    这年冬,香屯下了场罕见的大雪。阿秀和陈生在老槐树下办了喜事,没有红绸,就用葛布染了红;没有鞭炮,就敲着破铜锣。爹笑得眼泪直流,把祖传的铜烟袋锅子给陈生当贺礼。

    夜里,阿秀摸着陈生发烫的额头,心疼得不行。陈生却笑着说:“阿秀,我梦见咱有了孩子,他在槐树下背《诗经》……”阿秀擦着他的汗,眼泪落在他衣襟上:“会的,都会有的。”

    雪光映着窗纸,老槐树的枝桠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影。香屯的故事,就像这槐树枝,弯弯曲曲地生长,在元朝的寒风里,倔强地抽出新芽。

    至正年间,元朝末年的动荡像闷雷滚来。香屯来了些流亡的汉人义军,说要反元复宋。陈生劝阿秀:“乱世将至,咱们得早做打算。”阿秀却指着老槐树:“它在这站了两百年,咱们也能守两百年。”

    义军路过香屯时,头领见阿秀识字,想请她做文书。阿秀摇头:“民女只会织粗布,守着香屯。”头领望着老槐树,突然抱拳:“好!若有难处,派人去青峰山找我。”

    后来,元兵来剿义军,路过香屯时,竟没敢妄动——他们听说这屯有个厉害的南人女子,连王府都去过,背后或许有靠山。阿秀知道,这是义军给的面子,也是香屯多年积攒的声望。

    阿秀五十岁那年,陈生走了。临死前,他攥着阿秀的手:“槐花开了,你……别忘给我摘朵。”阿秀泣不成声,把银簪子插进他枕边——那是娘的遗物,如今陪着陈生。

    又一年春,槐花满树。阿秀的孙子孙女围着她,听她讲过去的故事:“你爷爷当年是个书生,连蒙古王爷都夸他有才……”孩子们摸着老槐树的皲裂树皮,眼里闪着光。

    香屯的故事,就着槐花香,一代一代传下去。有人说阿秀是个奇女子,有人说她傻,可在香屯人的心里,她是老槐树的魂,是苦难里开出的花,是元朝风沙中,最坚韧的那缕香。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