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锦衣卫1 > 018

018(4/11)

不要它,也不让我们碰。"

    赵莽忽然明白,为什么河床里会堆积这么多汞齐。他沿着河岸挖掘,在不同河段都发现了类似的硬块,有的像拳头,有的像陶罐,最大的一块足有二十斤重。化验后发现,这些汞齐的含银量都在50%到70%之间,完全具备提炼价值。"不是不能炼,是不想炼。"他对着炉火喃喃自语,汞齐提银需要复杂的蒸馏设备,西班牙人宁愿把它们倒进河里,也不愿让印第安人得到一丝一毫的白银。

    二、故意倾泄的废料

    深夜的作坊区总飘着奇怪的气味。赵莽趴在木栅栏外,看见工人们正把成桶的汞齐往河里倒。铅桶撞击河岸的闷响里,夹杂着汞齐碎裂的脆响,像有人在摔碎一坛坛白银。河水被激起银灰色的浪花,那些汞齐块在水里翻滚,表面的银层不断剥落,又被汞重新裹住,形成新的硬块沉入河底。

    "为什么不回收这些银子?"他抓住一个溜出作坊喝酒的印第安杂役。杂役的眼球布满血丝,说起话来舌头打卷:"监工说...这是'下贱的银'。"他比划着蒸馏的动作,"提纯要烧很多木头,还会死人...倒河里最省事。"

    赵莽在作坊的账簿里找到了答案。一本标注着"废料处理"的册子上,用西班牙文写着:"每提炼百斤纯银,产生汞齐废料六十斤,含银约三十五斤。若回收需消耗木材二十捆,工亡一人;倾倒入河,零成本。"旁边还画着一个歪斜的天平,一边是银子和木材,另一边是河流的图案。

    更让他心惊的是另一页记录。上面列着沿河玛雅村落的名称,每个名称旁都标着数字:"圣胡安村,距倾倒点三里,人口锐减70%帕伦克村,距倾倒点五里,现存三十人"。数字旁有行小字:"汞齐浓度达标,无需额外投放。"

    他想起那些银灰色的河水,那些溃烂的皮肤,那些被遗弃的村庄。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废料处理,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源封锁——西班牙人用最低的成本销毁了可回收的银料,同时用汞毒污染了河流,让依赖水源生存的玛雅人要么逃离,要么死亡,彻底断绝了他们获取白银的可能。

    三、河床上的封锁线

    曼科带着赵莽来到河上游的峡谷。这里的河床像铺了一层碎银,密密麻麻的汞齐块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最大的一块像头牛犊,表面凝结着晶簇似的银粒。"三个月前,这里还是我们的玉米地。"曼科指着峡谷两侧的石壁,上面还能看到火烧的痕迹,"白皮肤的人放火烧了村子,把我们赶到下游,然后就开始往河里倒这些东西。"

    赵莽用脚步丈量这片汞齐堆积区,发现它正好形成一道横跨河流的屏障。上游的银矿废料顺流而下,在这里沉积成一条毒带,下游的玛雅人既无法逆流而上开采银矿,也不敢触碰河床上那些诱人的银块。"他们用毒银画了条线。"他蹲下身,捡起一块嵌在石缝里的汞齐,"线这边是他们的银矿,线那边是死亡。"

    他在峡谷两侧发现了更可怕的证据。岩壁上有被凿开的孔洞,里面残留着引线的灰烬——西班牙人曾在这里爆破,让山体滑坡堵塞河道,迫使汞齐在特定区域沉积。河床下的泥土被汞浸透,连草根都变成了银白色,赵莽挖开表层土,下面的泥土竟能捏出银灰色的泥团,散发着刺鼻的汞味。

    "他们知道我们需要水。"卡门指着下游干涸的蓄水池,"去年干旱的时候,村里的人不得不跨过这条线去找水,回来的人没一个活过半年。"她的祖父就是其中之一,老人临终前指着河上游,喉咙里发出"银...银..."的模糊声音,手里还攥着半块从河床捡来的汞齐。

    赵莽意识到,这场阴谋比单纯的资源掠夺更歹毒。西班牙人不仅要夺走白银,还要彻底摧毁玛雅人的生存根基——用一条毒河断绝他们的水源,用河床里的毒银诱惑他们自投罗网,最终实现对这片土地的完全占领。那些汞齐块就像撒在陷阱旁的诱饵,闪耀着财富的光芒,却沾满了死亡的毒液。

    四、双重罪恶的见证

    赵莽将收集到的汞齐样本装进特制的铅盒,每个盒子上都标注着发现地点和含银量。他在给大明的奏报里,附上了一张详细的图表:左侧是西班牙人银矿产量的激增曲线,右侧是玛雅村落人口的锐减曲线,两条曲线在崇祯十年交汇,而交汇点上,正是汞齐废料开始大量倾倒入河的时间。

    "红毛夷之恶,有二。"他在奏报里写道,"一曰资源掠夺,以汞齐法强取白银,弃其糟粕于河,虽含银六成亦所不惜;二曰生物灭绝,以汞毒污染水源,使玛雅人避之不及,故土尽失。此非天灾,乃人祸,是谓双重之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试图找到破解之法。在草棚里,他用陶罐搭建了简易的蒸馏装置,将汞齐加热后收集汞蒸气,冷凝成液体回收,最后得到的纯银闪烁着柔和的光泽。"可以提炼的。"他把银块递给卡门,"只要有足够的设备,这些毒银能变成干净的银子。"

    但卡门摇了摇头。她指着窗外空无一人的村庄:"就算能炼出银子,人都死光了,还有什么用?"赵莽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