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锦衣卫1 > 007

007(8/11)

记载的血滴子驱动装置完全相同,这意味着两种机械可以共用同一套动力系统——用蒸汽机驱动血滴子的发射轨,再用后者的机械波促进前者的汽循环,形成互相滋养的技术共生体。

    “西班牙人把它们当敌人,我们却能让它们做朋友。”赵莽摸着共振的齿轮,“这就是‘杀青篇’缺失的真相吧?宋应星怕技术落入好战者手中,故意隐去了兼容之法,只留下需要墨家智慧才能解读的线索。”

    残阳透过模型的蒸汽,在断墙上投下扭曲的光影。赵莽看着循环装置里缓缓流动的冷凝水,突然明白“杀青”二字的深意——不仅是水汽的循环,更是技术的“去芜存菁”,让蒸汽的力量摆脱掠夺性消耗,像草木经历杀青后重生,在闭环中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赵衡将血滴子齿轮永久固定在模型上。当两种机械的共振声在船坞回荡时,他在《杀青考》残卷的空白处补全了缺失的公式:循环效率=蒸汽推力×机械波频率÷银矿导热系数。这些参数,正好与玉玺光带的能量等级、玛雅星图的周期形成完美的等式。

    “去找‘杀青篇’的残页。”赵莽将模型装进木箱,齿轮的共振声透过木板传出来,像在催促,“它一定在墨西哥银矿,和完整的玉玺在一起——那里有宋应星没写完的平衡之道,有蒸汽与机械真正共生的答案。”

    离开船坞时,最后一缕阳光穿过模型的蒸汽,在地上投下道完整的循环轨迹。赵莽回头望了眼那圈不断旋转的光影,突然想起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里的话:“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或许这位老人早就预见,真正的技术突破,从不在战场的胜负里,而在那些让不同文明的智慧和谐共振的循环中——就像这蒸汽与机械波,看似对立,却能在合适的频率里,共同汇成滋养文明的河流。

    远处的浑河入海口,西行的福船已升起第三面帆。赵莽握紧装有模型的木箱,齿轮的共振声与船帆的鼓风声渐渐同步,像两段不同的旋律,正在合成一首跨越海洋的曲子——那是技术的和解之音,正等着在美洲的银矿深处,找到属于它的完整乐章。

    第九章 火轮与祭品

    后金密探的尸体在浑河下游漂浮时,赵莽从他怀中搜出块烧焦的羊皮纸。纸上用满文歪歪扭扭地画着蒸汽机模型的草图,旁边批注着行小字:“马尼拉有火轮船,铜轮似此,以银矿祭之”——墨迹还带着硫磺的焦味,显然是偷取模型失败后,用生命换来的最后情报。

    “是两种技术路径的分野。”墨家后裔赵衡将羊皮纸与《天工开物》残章并置,火轮船的核心部件与模型的相似度高达八成,但驱动方式截然不同,“我们用玉玺地磁能量,他们用银矿献祭——一个借自然之力,一个靠掠夺资源。”

    赵莽想起西班牙传教士日记里的记载。马尼拉港的船坞彻夜灯火通明,土着矿工被铁链锁在银矿深处,每开采十斤银矿,就有一人被推入熔炉,美其名曰“献祭给蒸汽之神”——这种用生命催动的火轮船,速度确实比模型快三成,但每次航行都会伴随着剧烈的机械爆炸,死伤惨重。

    苏半夏的银镯突然指向马尼拉的方向。星图暗纹里,代表火轮船的红点正在疯狂闪烁,周围环绕着无数黑色的小点——那是被献祭矿工的灵魂标记,与墨西哥银矿的玛雅星图形成残酷的对比,后者的能量流动是自然循环,前者则像条被鲜血染红的锁链。

    “工业革命的两种可能。”赵莽摸着模型的银铁齿轮,墨西哥银矿的成分在光带中泛着温和的红光,“宋应星的路径是‘天人共生’,用地磁能量平衡蒸汽力;西班牙人走的是‘杀鸡取卵’,把银矿和人命当燃料,这种技术越强,毁灭来得越快。”

    他们按密探情报仿制了火轮船的驱动核心。当银矿粉末与鲜血(用鸡血代替)混合时,核心确实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活塞推力瞬间突破“千斤”,但齿轮的转速变得极不稳定,每秒从三转飙升到七转,最终在一刻钟后彻底崩裂,碎片上的银矿成分像被抽干了生命力,变成灰黑色的粉末。

    “是能量过载的反噬。”赵衡用《武备志》地磁仪测量崩裂后的磁场,数值混乱得像团乱麻,“没有玉玺的地磁制衡,银矿的能量会在短时间内耗尽,就像人被抽干血液——这不是技术突破,是饮鸩止渴。”

    后金密探的同党在此时发动突袭。他们骑着快马冲向船坞,马鞍上驮着从西班牙人那里换来的“银矿炸药”,想毁掉模型以绝后患。但赵莽早有准备,将蒸汽机模型与玉玺光带组合成简易防御阵,当炸药靠近时,银铁齿轮的机械波与地磁能量形成共振,将爆炸力引向高空,只在地上留下个浅浅的坑。

    “他们不懂技术的平衡。”赵莽看着密探们惊恐的眼神,火轮船的爆炸阴影显然给他们留下了心理创伤,“以为所有蒸汽技术都像火轮船那样需要献祭,却不知我们的模型能控制力量,就像《墨经》说的‘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里的‘群’,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马尼拉逃回的晋商带来更详细的情报。西班牙人的火轮船采用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