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吴兰说道:“将军,蜀军诡计多端,我们还是小心为妙,以免中了他们的圈套。”
张任摇了摇头,说道:“我看蜀军是真的不行了。如果我们错失良机,等他们粮草补充完毕,再想攻破他们就难了。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全军出关,追击蜀军。”
吴兰等人虽然心中有些担忧,但还是服从了张任的命令。
第二天一早,张任率领两万大军打开城门,浩浩荡荡地向蜀军营地杀去。当吴军来到蜀军营地前时,却发现营中空无一人,只有一些散落的兵器和粮草。
“不好,我们中计了!” 张任心中一惊,大声喊道,想要下令撤军。
可就在这时,四周响起了震天的鼓声,赵云、黄忠率领大军从两侧的山林中杀出,苏羽也率领中军从后方包抄过来,将吴军团团围住。
吴军士兵见状,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丢盔弃甲,想要突围逃跑。但蜀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吴军根本无法突围。
张任手持长枪,奋力厮杀,想要杀出一条血路,但蜀军将士个个奋勇杀敌,张任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最终,张任体力不支,被赵云一枪挑落马下,生擒活捉。
吴军见主将被擒,更是军心大乱,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苏羽率领大军趁机攻克了绵竹关。
攻克绵竹关后,苏羽率领大军继续向成都进发。一路上,益州的守军纷纷望风而降,蜀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很快,蜀军就来到了成都城下,将成都团团围住。刘璋得知绵竹关失守,张任被擒,早已吓得不知所措。他召集手下的大臣商议对策,大臣们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坚守,但更多的人还是劝刘璋投降,因为他们知道,成都的守军根本无法抵挡蜀军的进攻。
刘璋看着手下的大臣们,心中十分绝望。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继续抵抗也只是徒劳,只会让成都的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难。于是,他决定开城投降。
几天后,刘璋亲自打开城门,率领文武百官向苏羽投降。苏羽率领大军进入成都,正式占领了益州。
消息传到巴丘,关羽和周瑜都十分震惊。关羽得知苏羽成功占领益州,心中十分高兴,他知道自己牵制吴军的任务已经完成,于是便下令军队撤军,返回蜀地。
周瑜得知益州被蜀军占领,心中十分失落。他知道自己此次出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蜀军趁机占领了益州,壮大了实力。但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只能下令军队撤军,返回东吴。
苏羽占领益州后,并没有对刘璋及其手下的大臣进行迫害,而是采取了安抚政策,减免赋税,鼓励农耕,让益州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同时,他还重用益州的贤才,为自己的政权招揽了许多人才。
诸葛亮也来到了成都,他看到益州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心中十分欣慰。他对苏羽说道:“主公,如今我们已经占领了益州,拥有了稳固的根据地。接下来,我们可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再图北伐,恢复汉室。”
苏羽点了点头,说道:“军师所言极是。如今我们虽然占领了益州,但天下仍处于分裂之中,百姓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早日实现天下统一,让百姓们过上太平日子。”
周瑜立于楼船甲板之上,江风卷起他的披风,如同一面褪色的战旗。目光所及,长江水面烟波浩渺,却掩不住他眼底的沉郁。船队缓缓东行,每一次船桨划水的声响,都像是在敲击他沉重的心事。此次出兵,他本想趁刘璋暗弱之际夺取益州,为东吴开辟新的疆土,可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倒让蜀军捷足先登,这让他如何甘心?
“大都督,江上风大,您还是回舱内歇息吧。” 副将黄盖捧着一件锦袍上前,语气中满是关切。周瑜摆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远方的天际线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不必了,本督想再看看这江面。” 黄盖知晓周瑜心中的烦闷,也不再多言,只是默默站在一旁陪伴。
船队行至柴桑水域时,周瑜收到了孙权派快马送来的书信。信中,孙权虽未过多指责他此次出兵失利,却也流露出对益州落入蜀军之手的担忧。孙权在信中写道:“益州地势险要,资源丰富,如今被蜀军占领,其势力必然大增,日后对我东吴恐将构成不小的威胁。公瑾当速速归来,与我等共商应对之策。”
读完书信,周瑜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深知孙权所言非虚,益州的丢失,无疑让东吴在与蜀、魏两国的较量中陷入了更为不利的境地。他攥紧了拳头,心中暗下决心,此次回去之后,定要好好谋划,绝不能让蜀军再进一步壮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益州成都城内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苏羽自占领益州后,一系列安抚政策的实施,让百姓们迅速从战乱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街道上,商贩们高声叫卖着商品,孩童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