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主公不必担忧。孙权此举,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我们可派遣关羽率领一支军队,前往益州边境,抵御周瑜的军队。同时,主公亲自率领大军,继续攻打益州。刘璋懦弱无能,益州守军士气低落,我们只需发起几次猛攻,益州必然会土崩瓦解。”
苏羽点头道:“好,就按军师的计策行事。”
关羽接到命令后,立刻点齐三万精兵,星夜兼程赶往益州边境。这支军队大多是跟随关羽征战多年的老兵,个个身经百战,士气高昂。关羽坐在赤兔马上,手持青龙偃月刀,面色严肃,目光如炬,心中早已做好了与周瑜军队对峙的准备。
此时,周瑜率领的吴军也已抵达益州边境的巴丘之地。周瑜一身银甲,面容俊朗,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站在军营的了望塔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此次出兵的目的是牵制蜀军,并非与蜀军正面交锋,所以到达巴丘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下令军队安营扎寨,修筑防御工事,静观其变。
几日后,关羽率领的蜀军抵达巴丘附近,与吴军营地遥遥相对。关羽得知周瑜按兵不动,心中有些疑惑,便召集副将关平、周仓商议。
“周瑜这小子,领兵到了这里却不主动出击,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关平皱着眉头说道,他年轻气盛,恨不得立刻率军冲上去与吴军厮杀。
周仓握着手中的大刀,瓮声瓮气地说:“将军,依我看,周瑜这是怕了我们!不如我们主动发起进攻,一举攻破他的军营,让他知道我们蜀军的厉害!”
关羽摇了摇头,沉声道:“周瑜乃东吴名将,足智多谋,他按兵不动,必定有其深意。我们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中了他的圈套。传令下去,全军就地安营,加强戒备,密切关注吴军的动向。”
关平与周仓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还是恭敬地领命而去。
蜀军安营完毕后,关羽又派了几名斥候前往吴军营地附近探查情况。斥候们小心翼翼地潜行,避开吴军的巡逻兵,将吴军营地的防御布局、兵力部署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随后迅速返回蜀军营地,向关羽汇报。
关羽听完斥候的汇报,心中有了数。他知道吴军的防御十分严密,兵力也与蜀军不相上下,如果强行进攻,必定会损失惨重,这不符合诸葛亮牵制吴军的战略意图。所以,他决定也按兵不动,与周瑜展开对峙,等待合适的时机。
与此同时,苏羽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向益州腹地进发。益州守军得知蜀军大举来犯,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刘璋虽然派遣了将领率军抵抗,但这些将领大多贪生怕死,士兵们也毫无斗志。
蜀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克了益州的几座城池。苏羽率领大军来到绵竹关下,绵竹关是益州的重要关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刘璋派遣了大将张任率领两万大军驻守在这里。
张任是益州难得的猛将,颇有谋略。他深知绵竹关的重要性,如果绵竹关失守,成都就会门户大开,蜀军便可长驱直入。所以,他在绵竹关布置了严密的防御,还在关前的山道上设置了许多陷阱和障碍物。
苏羽来到关前,看到绵竹关的防御如此坚固,心中也有些犯难。他召集手下的将领商议攻城之策。
“主公,绵竹关地势险要,防御严密,硬攻恐怕难以奏效。” 将领赵云说道,赵云一身白袍,手持长枪,英姿飒爽,他跟随苏羽多年,屡立战功,深得苏羽的信任。
苏羽点了点头,说道:“子龙所言极是。张任乃益州名将,颇有谋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大家有什么好的攻城之策,尽管说来。”
将领黄忠说道:“主公,我认为可以派一支军队从小路绕到绵竹关后方,发动突袭,前后夹击,或许能攻破绵竹关。” 黄忠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手持大刀,威风凛凛,他也是苏羽手下的一员猛将。
苏羽思索了片刻,说道:“汉升的计策倒是可行,只是绵竹关周围山势陡峭,小路难寻,而且容易被张任的守军发现。”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谋士法正站了出来,说道:“主公,我有一计。张任虽然勇猛,但他生性多疑。我们可以派人在关前示弱,假装粮草不足,军心涣散,引诱张任率军出关追击,然后设下埋伏,将其一举擒获。张任一败,绵竹关自然不攻自破。”
苏羽眼前一亮,说道:“孝直此计甚妙!就按你说的办。”
随后,苏羽按照法正的计策,下令士兵们在关前减少炊烟,故意让张任看到蜀军粮草匮乏的假象,同时让一些士兵在营中抱怨军饷不足、思念家乡,营造出军心涣散的氛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任在关上看到蜀军的这些情况,心中果然起了疑心。他召集手下的将领商议,说道:“蜀军连日来按兵不动,如今又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