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焕新,山河依旧,天地易变,雄城如初,晨时清幽的学塾之中,回荡着孩子们略显稚嫩的朗朗读书声。
这一世的百齐天,乃是一位文韬武略的儒学士子,自幼习武,饱读书经,年少时曾立志,此生必将金榜题名,去那朝堂之上,当个万人敬仰的高官大臣,奈何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十年科举之路,三次遗憾落榜,最终心灰意冷,回到家乡成为了一个教书先生,将心中所有的抱负和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三儿子身上。
是了,这一世,百齐天共有三个孩子,其一毋庸置疑,自然而然是年纪最小的三儿子“百梦生”,而其余两个,则为上一世的“祝融”和“竹霜”,两兄妹本名依旧,只是前面多加了一个“百”字姓氏。
百梦生从小好学,天赋异禀,且完美继承了其父意愿,九岁熟读天下百经,十岁文学集大成者,十一岁立下誓言,将来要金榜题名,流芳千古,要盖过世间所有贤者文人,十二岁时,便已断崖式领先一城之中八成学士,十三岁时,更是成为方圆数百里内,当之无愧的第一举人。
人称他是圣贤转世,学究天人,将其誉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无双神童,终有一天,也许可成就一位学问通天的千古贤者。
而兄长“百祝融”,却刚好与之恰恰相反。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读书,读什么书?读到最后一场空。
许是受父亲百齐天的影响,百祝融从小到大,最烦的就是读书,因为在他看来,这世上最没用的,就是那些只会纸上谈兵,逞口舌之利的孱弱书生,没有之一,所以,往往听学之时,他要么就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对夫子先生们嗤之以鼻,要么干脆直接翘课,跑去大街上和那些个一样厌学的顽皮子弟四处瞎闹。
事后回到家中,不管父母如何打骂,如何教育,哪怕是把道理讲破了天他都不听,甚至还要理直气壮的贫嘴:读书有什么好的?不读不读,反正我就是不读!
久而久之,百齐天和妻子荣雨露也就不再强迫于他,只能无奈将重心全部放在了三儿子梦生身上。
不过,百祝融虽然生性顽劣,厌学读书,但对于武道一途,却有着近乎疯狂的追求,且他生来根骨异于常人,天赋资质更是超凡,从小就被人誉为是这千百年间,世上罕见的练武奇才,将来注定会成为一代名动天下的武道大宗师,还是那独步青云,无出其右的武道绝顶大宗师!
如果说百梦生乃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转世圣贤,那么百祝融即为武学路上举世无双的天降真武,四岁接触武学,五岁开始习武,七岁苦练千万招式,十岁通悟百家名谱,十一岁天下武学尽归一身,十三岁一身武学融汇贯通,十五岁武学内外终于小成至臻,十六岁横扫同辈所有习武之人,成为了一代名副其实的武道小宗师。
十七岁之时,其武道一途趋近大成,一身内力雄如江海,万般招式臻至化境,后自创独门绝技———“翻天掌”,于附近十数城镇共同举办的一场以武会友中强势夺魁,力压各路高手,就此成为了周边山上山下所有习武之人心目中公认的年轻辈第一人,宗师之下,难逢敌手,每日为此前去拜师学艺者,往往数不胜数,纵使一些个山巅之上武道宗师都感叹连连,是自愧不如。
言称:二十岁之前,此子武道,尚有老牌宗师帮忙砥砺,二十岁以后,此子武道,仍有山巅大宗师难以逾越,可一旦到了二十五,至多不过三十岁,此子武道登峰造极,必将身前无人,举世无敌!
事实也果不出所料,在百祝融二十岁那年,武道一途彻底大成,以一掌翻天,刹那胜过成名已久的十大老牌宗师之后,便将目光看向了整个天下,他要离开家乡,进京武举,他要去追求武道的最高境。
临走那天,他曾神采飞扬的对着父母发下誓言,十年之内,他会败尽天下,他不仅要在武道一途上金榜题名,他还要成为那个举世公认的天下第一!
暖阳下,少年洒脱的背影渐行渐远,身后的父母一脸欣慰,从头到尾什么也没多说,两人只是微笑着点头,默默挥手告别,或许,这便是他们后来不再强求对方读书至学的根本所在。
至于二姐百竹霜,相较于兄弟二人,则显得比较“中和”,既不喜读书,亦不愿习武,整日懒懒散散,云里雾里,像是做梦一样,仿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总说:文有三弟比肩众贤,武有大哥力压天下,一门文武双全,两学已是至极,如此足矣,何来愁也?我呢,反正不管学什么,也不管再怎么厉害都比不过他们,倒不如普普通通留待家中,年年月月相伴爹娘,岂不美哉。”
往往百齐天和妻子荣雨露听到这样的话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将这个不争气的女儿狠狠收拾一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