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地煞七十二变 > 第七十七章 明暗

第七十七章 明暗(1/6)

    旭日初升。

    金光劈开混茫,驱散了积夜的寒气。

    天地初初转醒,坊间却早已热闹起来。人们拥挤在街道边沿,翘首以待。

    这个清晨无有一贯的晨钟,取而代之的是缥缈的乐声。

    主调是悠远的铜磬,佐以清雅的筝和琴,再点缀上长箫与短笛。

    最后,当以步虚声咏唱的仙辞玉章加入进来。

    人群开始欢呼。

    迎奉镇海印的队伍已远远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

    清晨的钱唐大多时候被烟笼雾罩是看不真切的。

    但昨夜刚好下了一场大雨,洗去了雾色,天空与城市都变得崭新,正宜朝拜。

    也不必担忧地上积水污仙人足袜。

    十三家早早调来大量干燥的泥沙木屑沿路铺垫,再盖上几层麻,麻上又覆上一层彩绸。若在云天俯瞰,便似一条彩河蜿蜒穿城而过。捧旗的力士,奏乐的女冠,诵咏仙章的练师……皆飘然成列、顺“流”而行。

    眼尖的或许惊讶,迎奉的正主怎么不在其中?

    队伍中有许多捧香的道童,烟气自香炉中袅袅上升,随行的神将、飞天们便在其中隐现,烟气继续升腾,并不弥漫,而是拢作一团灿漫的云霞。

    云霞中有凤鸟翔集,托举起一架玉辇,头戴黄金面具的百宝真人怀抱镇海印端坐其上。

    足不沾尘,群真侍卫,驭凤鸟而乘云霞。

    在场的谁人见了不心悦诚服。

    好一派仙家气象。

    而在他们看不着的阴暗沟渠里,同时进行着另一场“奉迎”。

    ……

    人间被晨光驱走的阴寒与肮脏都随着雨水淤入了深埋地下的沟渠中,透过排水孔渗下的欢呼声格外渺茫,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忽而。

    这冷寂的世界响起哗哗的水声。

    那是十几条汉子肩挑背扛着一个个厚木箱子,在没腰的污水里艰难跋涉,箱子都镶着铜边,阖锁严实,但从缝隙间偶尔泛出的丝丝微光,叫人知道里头绝非凡物。

    他们正是成功和城外无尘的心腹接头后,转运镇抚司货物的“解冤仇”们。

    秋冬之际,积水冷得刺骨。

    “解冤仇”们为了活动方便,好跟紧迎奉队伍隐藏行踪,反而脱了个赤条条,竖起耳朵跟着地上的欢呼,在冰冷污水里时走时停,连喘息都因牙齿的颤栗而断断续续。

    没人抱怨。

    既然做了解冤仇,命都可以舍去,又何妨忍耐区区寒冷与肮脏呢?

    但可惜,阻挡前路的并不只有脏与冷。

    领头的龙涛突然停驻脚步,冻得僵硬的脸狠狠抖了抖,点起火折子向前照去。

    突如其来的光亮惊起大蓬大蓬的“嗡嗡”声。

    …………

    夹道的人群密如蝇蚊。

    个个追逐着仙乐,无不极力垫高脚尖、抻长脖子要瞻仰仙容,你推我挤,闹腾腾热烘烘。

    可待凤辇临近,人群却眼见着矮下一截,欢呼也为之一静。

    钱唐是有规矩的。

    仙人出行,凡人怎可瞪目直视、妄自喧哗呢?

    所以,当迎奉队伍行至何处,何处的人们都要自觉屈膝垂首,默默诵经或祈祷。其中有虔诚的信徒,更是五体投地伏拜下去,混不顾地上泥水。或因今年的日子格外难过,虔信便格外的多,放眼看去,尽是低埋的脑袋和高举的屁股。

    而最虔诚的那些,则千方百计挤到人群前头,把竭尽财力准备的贡品堆放在铺路的绸布上,但自个儿是绝不敢踏上半步,至多伏拜时用额头轻触。

    其实增福庙不喜欢这种“虔诚”,概因他们大多贫贱,贡品多数驳杂、廉价而无用。可祖师怜惜信徒,体谅他们一辈子都难以跨进财神庙高高的门槛,愿意成全这一番向道之心,并不阻止。

    还特意安排数名道人前驱,手持长帚,扫开贡品,清理道路。

    偶有入眼的,不必弯腰,只用随身长钳拾起,再抛出鲜花还赠。

    秋冬万物凋零,芳菲已尽。

    而今却见鲜花,可不正是仙人赐福么?

    虔信们不得不头愈低、臀愈高,激动得颤栗仿佛癫痫。

    ……

    半卧在水波里的妇人轻轻颤了颤身子。

    与她几乎脸贴脸的龙涛激动得心肝儿都差点儿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他竭力托举起箱子,生怕边边角角磕碰着妇人丁点儿油皮。

    他自觉这一辈子从未如此细致温柔过,但谁叫这妇人“丰满”得好似鼓胀的尿泡,“白皙”得泛出乌青。

    是的。

    她是一具膨胀的浮尸。

    也不晓得哪个遭瘟的不讲究,杀了人把尸体填入沟渠不管,七八具尸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约是一家子,个个肿胀成泡大的馒头,堵在沟渠里,只给汉子们留下一侧狭窄的缝隙。

    无奈要紧随地上迎奉的队伍,没法改道,汉子们只好硬着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