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575章 跨州绿线

第575章 跨州绿线(3/3)

别好,下个月就能收了。”阿米笑着说,还掰了个玉米递给卓玛,“你尝尝,特别甜。”

    萧凡和叶之澜站在玉米地边,看着卓玛和阿米开心地聊天,心里满是欣慰。叶之澜轻声说:“咱们当初只是想帮穆萨解决藻株问题,没想到不仅帮了他们,还培养了卓玛这样的技术传播者。”萧凡点点头:“这才是项目真正的意义——不是我们给他们多少帮助,而是让他们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丰收节结束后,他们准备回国。穆萨和村民们送他们到村口,娜吉递给卓玛一个用高粱秆包装袋做的小钱包,上面绣着非洲传统的花纹:“卓玛,这是我给你做的,谢谢你教我们做袋子。”阿米则抱着一个陶罐,里面装着猴面包树汁液:“卓玛姐姐,这个送给你,以后你们培育藻株,就不用再等我们寄样本了。”

    卓玛接过礼物,眼眶红红的:“我会想你们的,以后我会经常给你们发视频,教你们更多新方法。”穆萨笑着说:“我们也会给你们寄玉米,让你们尝尝我们种的玉米。”

    车子开动的时候,卓玛看着窗外挥手的村民,忽然转头对萧凡和叶之澜说:“萧哥,叶姐,以后咱们还要来非洲,还要帮更多像穆萨村这样的地方,好不好?”叶之澜笑着点头:“好,咱们还要研发能净化水质的藻株,还要教更多人做环保包装袋,让藻株的绿色,传到更多地方。”

    飞机上,卓玛看着手里的小钱包,又看了看窗外的云层,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藻株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而她的成长,也才刚刚开始。未来,她会带着萧凡和叶之澜教她的知识和技能,把藻株的希望,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让跨洲的绿线,连接起更多掌心的温度。

    回国后,卓玛并没有停下脚步。她根据在非洲的经历,重新整理了《包装袋制作手册》,加了“不同地区原料适配方案”和“家庭版制作工具清单”,县农业局把手册印了五千份,发给国内各个牧区。卓玛还开通了“藻株技术问答”专栏,每天在网上解答大家的问题,很多牧民都亲切地叫她“卓玛老师”。

    萧凡和叶之澜则开始研发“能净化水质的藻株”,他们把猴面包树汁液里的多糖复合物,和之前的杂交藻株结合,测试藻株对水中氮、磷的吸收能力。小叶则忙着整理非洲的土壤和气候数据,为后续培育“耐盐碱藻株”做准备。实验室里,培养皿里的藻株泛着淡淡的绿光,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等待着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扎西阿妈每次来实验室,都会给他们带来刚煮好的酥油茶,看着卓玛忙碌的样子,笑着对萧凡和叶之澜说:“卓玛这孩子,以前连显微镜都不敢碰,现在都能教别人做实验了,都是你们的功劳啊。”叶之澜笑着说:“阿妈,是卓玛自己努力,她有一颗想帮助别人的心,所以才能学得这么快。”

    夕阳下,实验室的玻璃窗反射着金色的光芒,里面传来三人讨论的声音,还有卓玛偶尔的笑声。藻株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小小的绿色生命,不仅改变了土地的模样,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而这条充满希望的绿色之路,还会一直延伸下去,连接起更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也连接起更多温暖的人心。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