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570章 饲料

第570章 饲料(2/2)

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叶走后,萧凡和叶之澜继续推进饲料添加剂项目。他们联系了龙国西部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对方愿意免费提供小型提取设备,条件是共享藻株多糖的应用数据。设备送到那天,村民们都来帮忙卸货,老李还开玩笑:“有了这机器,咱们以后做添加剂,比城里的工厂还专业!”

    就在这时,穆萨从非洲发来视频,背景里是一片刚翻耕的土地。“萧,叶!”穆萨的声音很着急,“我们这边雨季快到了,去年种玉米的地开始板结,根系扎不下去,你们有什么办法吗?”萧凡看着视频里硬邦邦的土壤,忽然想起之前穆萨提到的耐旱苔藓:“你还记得你说的那种苔藓吗?它的根系能疏松土壤,咱们可以试试把藻株和苔藓一起种,让藻株分泌物改善土壤肥力,苔藓根系解决板结问题。”

    叶之澜立刻补充:“我们这边可以测试藻株分泌物对土壤透气性的影响,你们那边测试苔藓的生长速度,咱们同步数据,找到最佳的种植比例。”穆萨听了,立刻叫身边的助手拿纸笔记录:“太好了!我们明天就开始准备,我让阿米每天记录苔藓的生长情况,她现在已经能看懂简单的数据表格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跨洲的“抗板结实验”正式启动。龙国这边,萧凡和叶之澜在试验田划出三块区域,分别种上“纯藻株”“纯苔藓”“藻株+苔藓”,每天测量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非洲那边,穆萨和阿米则在不同湿度的土壤里种苔藓,记录根系的生长长度。

    可没过几天,穆萨就发来坏消息:“雨季提前来了,降雨量比往年多30%,苔藓长得太快,把玉米的养分都抢走了,玉米苗有点发黄。”萧凡看着穆萨发来的照片,立刻调整实验方案:“你们把苔藓的种植密度降低一半,再在玉米根部撒点藻株分泌物,补充肥力。我们这边也测试高湿度环境下的种植比例,明天就给你们反馈数据。”

    那天晚上,萧凡和叶之澜在试验田忙到深夜。他们冒着小雨,测量不同密度苔藓下玉米的生长状态,还特意收集了雨水,测试雨水对藻株分泌物的稀释影响。凌晨两点,他们终于整理出调整方案,立刻发给穆萨。叶之澜看着窗外的雨,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跨洲合作很难,现在才发现,只要心往一处想,再远的距离也不是问题。”

    三天后,穆萨传来好消息:“调整密度后,玉米苗不发黄了,根系也能扎进土壤里了!昨天我们测量,玉米的株高比之前高了5厘米,再过一个月,应该就能正常结果了。”视频里,阿米举着测量尺,对着镜头开心地喊:“叶姐姐,萧哥哥,你们看!玉米长得好快!”

    萧凡和叶之澜相视而笑,手里还拿着刚测完的数据——龙国这边的“藻株+苔藓”组,土壤透气性比纯玉米组高25%,肥力也更持久。叶之澜忽然想起小叶,立刻给她发了条消息,附上实验数据:“小叶,你看,咱们的藻株不仅能做饲料添加剂,还能帮非洲解决土壤板结问题,等你回来,咱们再开发更多用途。”

    没过多久,小叶回复了消息,附带一张她在国外实验室的照片:“师兄师姐,我正在研究怎么用藻株多糖做可降解的牛羊饲料包装袋,到时候咱们的添加剂用自己做的袋子装,更环保!等我放假回去,咱们一起去草原上看看,看看吃了添加剂的牛羊长得多壮。”

    放下手机,萧凡看着实验室里的藻株培养池,里面的藻株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绿色,像一片小小的海洋。叶之澜走到他身边,指着窗外的试验田:“你看,小米快熟了,玉米也长得好,等秋天,咱们把收获的粮食和非洲的玉米做个对比,说不定还能找到更适合跨洲种植的品种。”

    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洒在实验室的桌子上,也洒在两人充满希望的脸上。他们知道,藻株的故事还在继续——从饮食到储存,从饲料到土壤改良,从龙国的嘎查村到非洲的村庄,藻株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们连在一起。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沿着这条线,继续探索,继续前行,让藻株的光芒,照亮更多充满希望的田野。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