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下午三点,两辆物流车停在基地门口,几个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仪器搬下来。叶知澜和萧凡赶紧上前帮忙,看着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定量PCR仪被一一安装好,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仪器调试需要一个小时,”工作人员一边调试一边说,“调试好就能直接用了。”
叶知澜坐在仪器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生怕错过什么。萧凡则在一旁准备样本,把上午取的新鲜藻类倒进无菌培养皿里。“调试好了!”工作人员的声音传来,叶知澜立刻站起来,小心翼翼地将藻类样本放进流式细胞仪里。
屏幕上很快跳出了数据,叶知澜盯着屏幕,呼吸都放慢了:“活性指数92%,跟在海里时几乎一样!”萧凡凑过来,看着数据,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只要模拟出三亚海域的环境,藻类就能保持活性。”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两人轮流操作仪器,检测不同样本的活性和基因序列。叶知澜负责流式细胞仪,萧凡则操作荧光定量PCR仪,偶尔互相递个试剂,默契得不用多说一句话。“这个样本的基因序列有特殊性,”萧凡突然开口,指着屏幕上的图谱,“跟已知的藻类都不一样,可能是新的物种。”
叶知澜立刻凑过来,看着图谱:“真的!那咱们得赶紧做进一步检测,确认它的分类。”她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数据,“等咱们整理好数据,就能写初步的研究报告了,说不定还能发表论文呢!”
窗外的天渐渐黑了,基地的实验室里还亮着灯。叶知澜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看着桌上摆满的样本和数据,心里满是成就感。萧凡递给她一杯热牛奶:“别太累了,明天还得继续呢。”叶知澜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传到心里:“还好有你陪我,不然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萧凡坐在她身边,看着窗外的大海:“咱们本来就是搭档啊,不管是旅行还是研究,都要一起完成。”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等咱们把这藻类研究清楚,说不定还能在三亚建个长期观测点,到时候就能常来这儿了。”
叶知澜眼睛一亮:“好啊!到时候咱们就能一边研究,一边看海,多好。”她看着桌上的试管,里面的藻类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像一颗小小的星星——这颗从三亚海边带来的“星星”,不仅让她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更让她明白,有些生命力,只有在属于它的地方,才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夜色渐深,实验室里的仪器还在轻轻运转,海风从窗户里吹进来,带着大海的温柔,仿佛在守护着这两个为科学执着的年轻人,也守护着试管里那片小小的、却充满希望的绿色生命力。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