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落下时,雨林裹上了层薄纱似的白。萧凡踩着积雪往巡护点走,靴底碾过冻硬的落叶,发出细碎的“咯吱”声。怀里揣着刚烤好的红薯,是叶知澜早上塞给他的,还带着温热的气——自从基地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他们的巡护范围扩大了两倍,每天要在林子里走十几公里,热乎的食物成了寒冬里最实在的慰藉。
走到三号红外相机前,萧凡呵着白气掏出工具,刚打开相机盖,屏幕里就跳出个熟悉的身影:芽芽正趴在雪地里,前爪按住一只挣扎的雪兔,溪溪站在不远处的树下,尾巴轻轻扫开落在肩头的雪花,眼神里满是默许。“这小子,冬天捕猎倒更利索了。”萧凡笑着按下保存键,指尖无意间碰到相机外壳,冻得一缩手。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叶知澜的声音,带着点雀跃:“萧凡,你快回基地看看!老陈他们从山里运了好多干草,还帮着搭了临时投喂台,咱们准备的玉米和红薯都能放进去了。”萧凡应了声,把红薯揣紧了些,转身往回走。雪越下越密,落在睫毛上化成水,他想起去年冬天芽芽被塑料环卡住的模样,心里更暖了——今年有了村民和巡护队的帮忙,动物们该能安稳过冬了。
回到基地时,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老陈正带着几个村民搭投喂台,木架搭得结实,上面铺着防水布,旁边还围了圈矮栅栏,防止投喂时动物们争抢受伤。叶知澜蹲在旁边,把玉米和红薯分装在竹篮里,看到萧凡回来,抬手挥了挥:“快过来帮忙!刚接到张教授的电话,说今晚可能有暴雪,咱们得赶在天黑前把所有投喂台都搭好。”
萧凡放下工具,拿起锤子帮老陈固定木架。村民李叔扛着一捆干草走过来,笑着说:“萧同志,今年这雪下得比往年早,我家地窖里还存了不少萝卜,等会儿也搬过来,给小芒它们当零食。”萧凡连忙道谢,李叔摆摆手:“谢啥!这雨林护好了,咱们日子也安稳,去年我家玉米地没被野猪祸祸,还多亏了溪溪帮着赶呢!”
几人忙活了一下午,终于在天黑前搭好了五个投喂台,分别设在溪溪、小芒和云豹一家常出没的区域。叶知澜把食物分装进投喂台,又在旁边插了块木牌,上面写着“请勿靠近,保障动物安全”。“这样就算下暴雪,它们也能找到吃的了。”叶知澜拍了拍手上的雪,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开。
当晚暴雪果然如期而至,狂风卷着雪花拍在窗户上,发出“呼呼”的声响。萧凡和叶知澜坐在宿舍里,时不时打开监测系统查看动物的动态。屏幕里,溪溪带着芽芽钻进了之前为它们搭建的避雪棚,小芒则趴在投喂台旁的干草堆里,啃着李叔送来的萝卜,一副满足的模样。“还好提前准备好了,不然这雪天,它们找食物可太难了。”叶知澜松了口气,靠在萧凡肩上。
暴雪下了两天才停,雨林变成了一片银白。萧凡和叶知澜一大早便带着扫雪工具出门,沿着巡护路清理积雪,顺便检查投喂台的情况。走到溪边的投喂台时,发现里面的玉米少了大半,雪地上留着一串梅花状的脚印——是溪溪和芽芽的。“看来它们昨晚来过了。”萧凡蹲下来,摸了摸投喂台里残留的余温,“棚子也没被风吹坏,这下放心了。”
叶知澜正弯腰清理投喂台周围的积雪,突然指着不远处的雪地喊:“萧凡,你看!那是什么?”萧凡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雪地里有一串细小的脚印,沿着溪边往林子深处延伸。“像是云豹幼崽的脚印。”萧凡心里一紧,“雪这么大,幼崽要是走丢了可就麻烦了。”
两人顺着脚印往林子里走,积雪没到脚踝,走起来格外费劲。走了约莫半个钟头,终于在一棵松树下看到了那只小云豹——它缩在树洞里,浑身冻得发抖,嘴里还叼着半根没吃完的树枝。叶知澜慢慢走过去,轻声安抚着:“别怕,我们来帮你。”小云豹警惕地看着她,却没再往后缩。萧凡脱下外套,小心翼翼地把小云豹裹起来,抱在怀里:“它妈妈肯定急坏了,咱们得赶紧找回去。”
两人抱着小云豹往回走,刚走到半山腰,就看到一只成年云豹在雪地里焦躁地转圈,正是小云豹的妈妈。看到萧凡怀里的幼崽,云豹立刻冲了过来,却在离他们几步远的地方停住,眼里满是恳求。叶知澜从萧凡怀里抱过小云豹,轻轻放在地上:“快去找妈妈吧。”小云豹抖了抖身上的雪,飞快地扑进云豹妈妈怀里,发出亲昵的叫声。云豹妈妈用鼻子蹭了蹭幼崽,又抬头看了看萧凡和叶知澜,像是在道谢,随后带着幼崽消失在树林里。
“还好找到了,不然这小家伙在雪地里待一晚,肯定熬不过去。”叶知澜拍了拍身上的雪,脸上露出了笑容。萧凡点点头,把外套重新穿上:“咱们再去其他投喂台看看,说不定还有需要帮忙的动物。”
接下来的几天,萧凡和叶知澜每天都会去巡护投喂台,补充食物、清理积雪,偶尔还会遇到需要帮助的小动物。有一次,他们发现一只受伤的斑鸠,翅膀被冻伤了,无法飞行。叶知澜把斑鸠带回基地,用温水给它清洗伤口,又涂了些药膏,放在铺着棉花的盒子里。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斑鸠的伤口渐渐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