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458章 岩羊

第458章 岩羊(2/2)



    “太好了!”王教授激动地蹲下来,从包里拿出土壤检测仪,“这里的土壤湿度刚好,适合种植耐旱的高山牧草。只要我们在这里种上牧草,再挖几条沟渠把融水引过来,就能给岩羊提供一个新的觅食点。”埃里克也笑着说:“我认识附近的牧民,他们有很多耐旱的牧草种子,我们可以请他们帮忙,一起把这片凹地变成岩羊的‘粮仓’。”

    回到科考站后,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埃里克联系了附近的牧民,牧民们听说要帮岩羊,都积极地赶来帮忙,有的扛着牧草种子,有的拿着铁锹,还有的牵着马,马背上驮着水桶和肥料。大家分成几组:一组跟着埃里克在凹地周围挖沟渠,把冰川融水引到凹地里;一组跟着王教授翻耕土壤,撒上牧草种子;还有一组跟着萧凡去救助站,把两只幼羊带到凹地附近,尝试让它们适应新的环境。

    挖沟渠的时候,队员们的手都冻得通红,铁锹碰到冰层发出“叮当”的声响,可没人叫苦。牧民安德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我小时候常看到岩羊在山坡上跑,它们是雪山的精灵,要是连它们都没了,这雪山就不完整了。”萧凡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无论是马赛马拉的卡鲁,还是阿尔卑斯的埃里克和牧民们,总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了守护生命而付出,这份善意,就像雪山里的融水,滋养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

    一周后,凹地里的牧草种子终于发了芽。嫩绿的草芽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沟渠里的融水顺着地势缓缓流淌,滋润着每一寸土壤。萧凡和埃里克把两只幼羊带到凹地边,解开它们身上的绳子。幼羊先是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然后慢慢走到草芽旁,低下头啃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又连着啃了好几口,嘴里发出满足的“咩”声。

    就在这时,远处的山坡上传来几声熟悉的鸣叫。萧凡抬头一看,只见灰鬃带领着岩羊群朝着凹地跑来,它们的脚步比之前轻快了许多,眼里满是兴奋。灰鬃跑在最前面,左前腿的伤口似乎好了不少,不再像之前那样颤抖。它走到凹地边,先是警惕地望了望萧凡和埃里克,然后低下头啃了一口牧草,发出一声悠长的鸣叫,像是在告诉身后的岩羊群“这里安全”。

    岩羊群立刻围了过来,有的低头啃食牧草,有的跑到沟渠边喝水,还有的幼羊在草地上追逐打闹,整个凹地都充满了生机。萧凡拿出相机,拍下了这温暖的一幕:阳光下的凹地,嫩绿的牧草随风摇晃,灰鬃站在牧草中间,昂首挺胸,身后的岩羊群悠闲地觅食,两只人工喂养的幼羊也混在其中,跟着其他幼羊一起奔跑——这是他在阿尔卑斯山脉看到的最动人的画面。

    离开阿尔卑斯山脉的前一天,埃里克给萧凡送了一个用松木雕刻的岩羊挂件。挂件上的岩羊站在陡峭的岩壁上,身姿矫健,眼神坚定:“这是我用山上的老松木雕刻的,希望你下次来的时候,能看到灰鬃带领着更大的岩羊群,在绿油油的草甸上奔跑,看到冰川重新覆盖山巅,看到雪山恢复往日的模样。”

    萧凡接过挂件,郑重地挂在背包上,和之前的十五个挂件排在一起。他摸了摸挂件,心里满是期待——他相信,总有一天,这里的冰川会重新凝结,草甸会重新铺满山坡,岩羊会重新在岩壁上自由跳跃。

    第二天清晨,“探索号”准备驶离港口。王教授、埃里克和牧民们都来送行,安德烈给萧凡递了一把晒干的牧草:“这是凹地里长出来的牧草,你带着它,就像带着阿尔卑斯的希望。”萧凡接过牧草,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里,他知道,这把牧草不仅承载着阿尔卑斯的希望,更承载着大家对生命的守护。

    “探索号”的汽笛声响起,缓缓驶离港口。萧凡站在甲板上,挥手向大家告别,直到他们的身影变成远处雪山下的小点。林夏走到他身边,递来一份新的资料:“下一站,亚马逊雨林。科考站的张教授说,那里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天两个足球场的速度消失,很多珍稀动物失去了栖息地,美洲豹的数量比去年减少了20%,我们得去看看。”

    萧凡接过资料,照片里的亚马逊雨林,大片的树木被砍伐,露出光秃秃的土地,几只美洲豹在残存的树林里徘徊,眼神里满是迷茫。“走吧,”他对林夏说,“去赴下一场与生命的约定。”

    海风裹挟着雪山的寒意,吹过甲板,也吹过萧凡的脸颊。他摸了摸背包上的十六个挂件,每一个挂件都承载着一段守护的记忆:珊瑚碎片挂件代表着大堡礁的珊瑚,羚羊角挂件代表着马赛马拉的角马,松木挂件代表着阿尔卑斯的岩羊……每一段记忆都在告诉他,守护生命的旅程,永远没有终点。

    从阿尔卑斯的雪山到亚马逊的雨林,从斯瓦尔巴的冰原到撒哈拉的沙原,只要还有生命在呼唤,他们就会带着希望,继续前行。因为他们知道,与地球的共生之约,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在每一片土地上种下希望,在每一次守护中传递温暖——这份信念,会指引着他们,走向更多需要守护的远方。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