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实验进行到第十天,星芒谷里的“冰藻共生区”终于完工。嵌在冰脉里的星芒晶坯泛着淡蓝色的光,与星芒藻的蓝光交织在一起,像一条蓝色的项链环绕着冰丘。陈禾拿着检测仪检测后,兴奋地喊道:“冰层的稳定性提高了50%,暗河的流速也慢了下来,星芒藻的活性比之前高了30%!”林夏蹲在冰缝旁,看着星芒藻的叶片轻轻摆动,忽然发现冰层上有一道熟悉的纹路——和爷爷照片里冰丘上的晶纹一模一样。“爷爷当年肯定也在这里搭建过共生系统,”她轻声说,萧凡走过来,握住她的手,“他没有完成的约定,我们替他完成了。”
离开星芒谷的前一天,团队在冰丘上埋下了第十块“共生晶碑”。碑体正面刻着星芒藻与冰脉的图案,背面则刻着林夏新写的句子:“星芒的蓝,是冰原的信,火岩的红,是大地的诺。”李默送给他们每人一个用冰水晶雕刻的小摆件,里面封着一簇星芒藻:“这是南极的‘永恒冰雕’,只要温度不超过-5℃,星芒藻就能一直保持活性,就像你们的共生之约。”
“探索号”驶离南极时,林夏站在甲板上,望着逐渐远去的冰盖。萧凡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杯热可可:“下一站是亚马逊的‘雾雨森林’,科考站的人说那里的雨林兰最近因为水土流失,根系都暴露在地表,我们之前在火岩红泉用的固根技术,或许能帮到它们。”林夏接过热可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她翻开爷爷的日记,在最新一页写下:“冰原的蓝,是天空的诗,下一站的绿,是雨林的歌。”
航行途中,陈禾拿着刚检测完的雨林兰样本走进驾驶舱:“雨林的湿度能达到90%,土壤里的腐殖质含量高,我们得为雨林晶坯设计防腐蚀的涂层。”萧凡接过样本,仔细观察着雨林兰的根系:“根系上有一层绒毛,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要是把雾林绿泉的苔藓提取物混进晶坯的涂层里,既能防腐蚀,又能帮雨林兰锁住水分。”林夏靠在窗边,看着窗外的大海,忽然觉得这场跨越海陆的探索之旅,因为有团队的陪伴,再遥远的雨林也变得近在眼前。
夜晚,“探索号”在平静的太平洋上航行,甲板上洒满了星光。萧凡和林夏一起坐在栏杆旁,望着远处的海平面。“你说爷爷当年在雨林的时候,会不会也像我们这样,看着星星想下一站去哪里?”林夏轻声说,萧凡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肯定会的,而且他一定没想到,他的约定,会让我们带着这么多伙伴的祝福,走得这么远。”
林夏低头看着爷爷的日记,在最新一页画了一朵雨林兰,旁边写着:“每一块共生晶碑,都是与自然的约定;每一次探索,都是对生命的守护。”她知道,只要有萧凡在身边,有团队的陪伴,这场与自然的共生之约,就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把爷爷的足迹,连成一片守护地球的永恒星光。而下一站的雾雨森林里,正有一场关于绿色的奇迹,在等待着他们去开启。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