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407章 冰藻藏光

第407章 冰藻藏光(2/2)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雾岛的潮湿环境给培育带来了挑战。第一天,纯卤液组的瓷坯上长出了透明的晶须,但很快因为湿度太大开始变软;混合冰藻彩晶粉末的一组,晶须则因为雾气遮挡阳光,荧光变得暗淡。萧凡和陈禾调整了培养环境:在实验室里安装通风设备,控制湿度在50%,同时给混合组加装模拟阳光的灯箱,保证荧光活性。

    调整后的第四天,混合极火共生晶粉末的一组率先有了突破。瓷坯上的晶须呈现出半透明的白色,在雾中几乎看不见,一到阳光下,就会折射出金色的光斑——那是极火共生晶粉末里的金色光点在起作用。纯卤液组的晶须则变得更加通透,像玻璃丝一样缠绕在瓷坯上,触碰时能感觉到雾的湿润;混合冰藻彩晶粉末的一组最特别,透明的晶须中嵌着绿色的荧光点,在雾中像星星一样闪烁,在阳光下则变成淡青色,像雾中的露珠。

    林夏看到雾岛盐晶时,忍不住感叹:“这就是雾岛的灵魂!透明是雾的温柔,光斑是阳光的馈赠,太美好了!”萧凡却有了新想法:“如果把瓷坯做成竹叶的形状,会不会让盐晶更有雾岛的特色?”他们立刻用竹纤维制作了竹叶形瓷坯,倒入混合卤液。一周后,一颗“雾竹共生晶”诞生了:晶须顺着竹叶的纹理生长,透明的晶须像竹叶上的雾,绿色的荧光点像竹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还会折射出金色的光斑,像把雾岛的竹林永远留在了晶体里。

    “这晶须里的脉晶素能吸附雾气!”陈禾用检测仪扫描晶须,“即使在干燥的环境里,晶须也能保持湿润,太神奇了!”萧凡笑着补充:“脉晶素就像自然的画笔,能把每个地方的特色都画进晶体里。”

    此时,南极基地传来好消息。老周和科考站合作安装的“冰藻彩晶”路标,成功引导了一支在冰原上迷路的科考队。科考站特意寄来一张照片,照片里,绿色的荧光路标在冰原上格外醒目,队员们围着路标欢呼。阿加莎在信里写道:“这些晶须就像南极的小太阳,在黑暗里给我们希望。”

    萧凡团队将“雾竹共生晶”和“冰藻彩晶”的样本寄给林夏,很快收到了她的回信——她计划在雾岛举办“雾晶文化展”,邀请萧凡团队参展,让更多人了解雾岛的脉水和盐晶。

    文化展开幕那天,雾岛的竹林里挂满了“雾竹共生晶”。透明的晶须在雾中若隐若现,绿色的荧光点像萤火虫一样闪烁,金色的光斑在阳光下跳跃。萧凡和陈禾在展台上设置了“雾晶体验区”,让游客亲手触摸盐晶,感受雾的湿润和晶体的通透。

    有个小女孩捧着一颗“雾竹共生晶”,抬头问萧凡:“叔叔,这晶须里是不是藏着雾呀?”萧凡蹲下来,笑着说:“是呀,这晶须里藏着雾岛的雾,还有南极的冰、雨林的花,每个地方的美好都在里面。”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盐晶抱在怀里,生怕雾会跑出来。

    文化展结束后,林夏递给萧凡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这是我记录的雾岛卤泉日记,里面有不同季节的脉水变化,或许能帮你们研究脉晶素。”陈禾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不同季节的卤液样本照片,还有林夏手绘的雾岛地图。老周也凑过来,手里拿着新设计的“雾晶瓷坯”:“我准备了雾岛竹纤维、南极冰藻纤维的混合瓷坯,下次咱们可以试试培育‘雾冰共生晶’!”

    萧凡望着竹林里依旧闪烁的“雾竹共生晶”,手里握着那颗“冰藻彩晶”。从南极的冰盖到雾岛的竹林,从北极的极夜到湄公河的潮汐,这一路的探索,不仅让脉晶素的秘密被更多人知晓,更让不同地方的自然之美通过盐晶紧紧相连。他知道,下一次的探索又将是新的开始,但只要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科学的热爱,就没有发现不了的脉水奇迹。

    “下一站,去看看林夏日记里提到的‘深海卤泉’吧!”萧凡对着团队成员笑,“听说那里的脉水藏在海底,还有能在高压下生长的微生物!”陈禾立刻在笔记本上写下“深海卤泉”,老周则扛起新的瓷坯箱,眼里满是期待。雾岛的雾气渐渐散去,阳光透过竹林,照在“雾竹共生晶”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像无数个小小的太阳,照亮了他们继续前行的路。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