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 > 第35章 东线铁流

第35章 东线铁流(1/5)

    `

    第35章:东线铁流(1944年9月1日-3日)

    一、贝尔格莱德前哨战:钢铁与晨雾的博弈(9月1日,3000字)

    清晨五点十七分,汉斯·冯·克虏伯中将的军用怀表发出滴答轻响。他蹲在虎王坦克的阴影里,呼出的白气在蔡司望远镜镜片上凝成霜花,苏军t-34\/85集群的轮廓正从巴尔干山脉的晨雾中浮现。作为第78军军长,他深谙沙漠与山地的作战差异——这里的每粒雪晶都可能成为情报的载体。

    “温度-12c,湿度87%。”炮长递来气象记录,纸页边缘结着细小的冰碴。

    克虏伯点点头,将望远镜转向左侧丘陵。那里有片稀疏的松林,昨夜侦察兵报告发现履带痕迹,但此刻却异常安静。他突然想起军校教官的话:“东线的寂静就像北极熊的呼吸,看似平和,实则藏着致命一击。”

    “命令第1装甲师,向左翼佯攻。”他摘下手套,用食指在坦克装甲上画了个箭头,“告诉他们,炮塔转动时故意露出齿轮摩擦声。”

    三十辆黑豹坦克开始移动,发动机轰鸣惊起一群松鸡,扑棱棱的振翅声在山谷间回荡。克虏伯透过潜望镜,看见苏军t-34团的先头部队果然转向,履带卷起的雪雾形成明显的进军路线——那正是德军预设的“胡贝陷阱”区域。

    “触发地雷区。”他对着喉头麦克风低语。

    埋伏在雪下的“tellermine 43”反坦克地雷接连爆炸,爆炸声如同闷雷滚过山谷。克虏伯看见一辆t-34被气浪掀翻,炮塔在空中旋转两周后砸进雪堆,炮管指向天空,宛如一支折断的钢铁芦苇。乘员舱盖弹开,一名苏军士兵爬出,背部的棉大衣冒着烟,却在试图逃跑时踩中一枚“蝴蝶雷”——金属碎片撕开他的膝盖,惨叫声被虎王坦克的轰鸣吞没。

    “虎王集群突击!”克虏伯挥动手臂。

    二十辆虎王坦克同时启动,88mm KwK43主炮喷出橘色火舌。下士米勒操控的“103号”虎王位于队列中央,瞄准镜里的t-34\/85越来越近,他能清晰看见炮塔上的红星——那是用红色油漆随手涂抹的,边缘还带着毛刷的纹路。

    “穿甲弹,开火!”

    炮弹在1500米距离击穿t-34首上装甲,车内弹药殉爆产生的气浪将炮塔掀飞,米勒甚至能听见乘员的惨叫。他熟练地拉动炮闩,退出弹壳,弹壳上的膛线痕迹还在冒烟。装填手递来新炮弹时,他注意到对方的手指在颤抖——这是该士兵第一次参加实战。

    “别怕,”米勒大声说,“就当是在靶场打罐头。”

    话虽如此,他的掌心也满是汗水。虎王坦克的内部温度极低,金属部件结着薄霜,但每个人的后背都被汗水浸透。车长通过对讲机冷静指挥:“右翼发现步兵,高爆弹压制。”

    米勒切换弹种,按下发射钮。高爆弹在苏军散兵坑爆炸,气浪掀起的冻土块夹杂着人体残骸,砸在虎王坦克的观察窗上,遮挡了视线。他摇下舱盖,探出半个身子清理障碍,却看见一名苏军士兵抱着炸药包冲来,冬装后背印着“为了祖国”的红色标语,字迹边缘被鲜血晕开。

    “去死吧!”米勒扣动舱顶的mG34机枪扳机。

    子弹穿透士兵的胸膛,炸药包滑落至雪地上。米勒注意到对方的靴子露出脚趾,冻得发紫的皮肤上结着薄霜——那是双明显不合脚的德军冬靴,尺码至少大了两号。士兵的身份牌显示他叫伊万·彼得罗夫,1927年生,入伍仅二十八天。

    炮长突然大喊:“左侧有埋伏!”

    米勒迅速缩回车舱,一枚“铁拳”火箭弹擦着虎王坦克的炮塔飞过,在后方炸出一个雪坑。他摸出战术地图,标记下苏军反坦克手的位置,却发现地图边缘有妻子上个月寄来的信,信纸上的德累斯顿樱花图案被炮火震得模糊不清。

    正午时分,德军推进四十二公里,在萨瓦河左岸建立桥头堡。克虏伯站在临时指挥所前,看着士兵们用缴获的苏军卡车运输伤员。一名伤兵的手臂上戴着两只腕表——一只苏联产“劳动”牌,一只德国“朗格”牌,显然是从尸体上摘下的战利品。

    “将军,”副官递来热咖啡,“前方发现苏军野战医院。”

    克虏伯接过咖啡杯,杯身印有“国防军专用”字样,边缘磕掉一块瓷。他望着远处冒着炊烟的帐篷,想起自己在一战时曾被法军医护兵救过一命。“通知部队,”他沉吟片刻,“绕过医院,除非他们开火。”

    夕阳西下时,米勒的虎王坦克停在萨瓦河畔。他爬出舱门,摘下头盔,任由冰冷的河风拂过汗湿的头发。河对岸的苏军阵地传来零星枪声,远处的贝尔格莱德大教堂尖顶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是妻子的照片,背景是被盟军炸毁的汉堡港口——现在那里每天生产三十辆黑豹坦克。

    “明天就能看见贝尔格莱德的街道了。”装填手蹲在旁边,往嘴里塞了块黑面包。

    米勒没有说话,目光落在河面上。一群野鸭正排成队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