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 第143章 帝王之乡的真相,乡里老人

第143章 帝王之乡的真相,乡里老人(1/3)

    时间在朱元璋的期待中度过,很快就来到了饭点前的日跌时分。

    也就在他们刚安排好晚饭之时,被派往凤阳县查案的两名亲军护卫,就来到了这家,他们事先约定好的客栈。

    很快,他们就在毛骧的带领下,来到了朱元璋和马皇后所住的客房。

    “拜见陛下!”

    “拜见皇后娘娘!”

    还不等二人单膝跪下去,朱元璋就开口道:“在外面别讲这些虚礼,都起来说话。”

    二人起身的同时,还不忘说一句‘谢陛下’。

    他们都是能从普通军士混到亲军都尉府,再混成近卫亲军的人。

    他们自然知道皇帝的话,到底应该怎么听。

    皇帝说在外面别讲这些虚礼,其实就是‘在这没有外人存在的外面,别讲这些虚礼试试看’!

    皇帝说都起来说话,其实就是‘都起来说话还不道谢试试看’!

    当然了,皇帝绝对不会承认他是这种人,但天底下所有的皇帝,又都是这样的人。

    尤其是他朱元璋,在他们看来,更是这种人的典型代表。

    其实,他们都误会了朱元璋。

    最起码,他们肯定是误会了现在的朱元璋!

    现在的朱元璋,是真的不想去计较这些细节,哪怕他们真的不讲这些虚礼,直接就开始汇报,朱元璋也绝对不会怪罪他们。

    甚至,他还会夸他们懂事!

    朱元璋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之后,就直接开口问道:“快说说看,你们都查到了些什么?”

    二人只是对视一眼,就有一名口才稍弱的亲军护卫退后一步。

    紧接着,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目光,就直接落在了这名看起来就相对机灵的亲军护卫身上。

    “敢问陛下,是要臣简要说明还是往细了说?”

    这名亲军护卫话音刚落,朱元璋和马皇后就同时开了口。

    朱元璋为了和他家妹子说辞统一,就直接开口道:“往细了说。”

    与此同时,马皇后为了照顾她家重八的心思,也直接开口道:“简要说明。”

    二人突然的反转,看得他们侧后方的毛骧直皱眉,也看得这名负责汇报的亲军护卫一脸的为难。

    马皇后见这年轻小伙子如此为难,也只是温和一笑道:“肯定听陛下的,往细了说呀!”

    朱元璋在听到马皇后这话之后,也只是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他的叹气声很小,可他的‘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之感’,却非常的明显。

    这名负责汇报的亲军护卫,自然看不懂他们夫妻二人的‘暗斗’,他只能是遵命行事。

    随着他事无巨细的往细了说,朱元璋和马皇后二人也和上午一样,渐渐的就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时间回到十天前的清晨,

    这两名负责调查‘说凤阳,道凤阳’之歌的真实性的亲军护卫,来到了位于淮河以南的临淮县城门口。

    而这临淮县的太平、清洛、广德、永丰四乡,就是明年年初就要设立的,凤阳府的府治县‘凤阳县’。

    他们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这座有着‘帝王之乡’之称的中都皇城,缓缓的打开城门。

    这里的城墙很新,城门也很新,而且规格还不输应天皇城。

    在这城门还没有完全开启之时,他们只觉得这城里一定繁华无比。

    就算比不上现在的应天帝都,比不上有着‘盛世小长安’之称的大同县,也该差不了多少才是。

    毕竟就这门面来看,真就是比起应天府的门面,也不遑多让。

    他们看着这巍峨大气的门面,再回想大同县那犹如农家土墙的门面,只觉得这就是活生生的‘云泥之别’!

    当然了,大同县的城墙,也只是外面看着犹如农家土墙而已。

    他们一想到大同县城墙的里面,真就是连一句‘希望这中都城墙的里面,比大同城墙的里面还好’都不敢说。

    原因无他,

    只因为就大同城墙那特殊的建造方式来说,真就可以说是用钱砸出来的‘固若金汤’!

    “只希望,这城墙的里面,能和应天皇城差不多吧!”

    “应该是差不多的,毕竟门面看着也差不多。”

    二人话音一落,就牵着马往城里而去。

    可他们刚走进城,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所震撼到了。

    他们只觉得这有着‘中都皇城’和‘帝王之乡’的临淮县,走的是一条和大同县恰恰相反的发展之路。

    大同县走的发展之路,可以用一句‘外差里好,乌龟有肉在肚子里’来形容。

    可这临淮县走的发展之路,却可以用一句‘外好里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

    他们的眼里,这肉眼可见的城墙,和站在大道上随处可见的房屋,还是很像那么回事的。

    可这些走在路上的百姓,却一个个阴沉着脸不说,还衣着相对破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