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司郎中一职,故而在礼部之内,他与胡惟庸的交集实属稀罕。
大抵同类相吸,两者间自有一种默契。
未几,胡惟庸甫入座,贾伏便缓步趋近,自斟自饮一杯茶,细品之后,悠然开言:“胡大人,处变不惊,稳若泰山乎?今晨朝堂之上,您遭杨相等众臣联手非议矣。”
对于贾伏的告密,胡惟庸早已司空见惯。
两者交好,既因同病相怜,更因贾伏心存翻盘之意。
毕竟,胡惟庸曾为相国,如今仍受帝宠,对某些人而言,实为投资佳选。
胡惟庸淡然饮茶,抬眼望向贾伏,平静询问:“是否为恩科之事?”他心知肚明,近日所为,无非此事。
贾伏之言,正是印证。
细听贾复复述朝堂之象,胡惟庸几欲口出恶言。
原欲低调处事,不料杨宪竟横加指责,其意何在?莫非以为区区罪行能令陛下诛己,或己贪恋学士之位?实则若杨宪能使己免去学士之职,反需道谢。
然而,观杨宪之举,恐另有所图。
胡惟庸忆及历史,杨宪为相后确现骄态,终局自然惨淡。
陛下治罪,迅疾而决断。
思及此,胡惟庸心境豁然开朗,无需作为,静待即可。
如杨宪之流,任其嚣张片刻,凡在君前骄纵者,鲜能长久。
谢过通报之贾伏,胡惟庸继续品茗阅卷,泰然处之,毫无焦虑。
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能把老朱、大朱父子俩都给糊弄住了,怎会跟杨宪这种脑子不清醒的人一般见识?
坐等杨宪倒霉就是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