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烽火淞沪 > 第237章 李家?在新22师

第237章 李家?在新22师(1/2)

    杜聿明在收拢了一部分第 5 军和新 22 师的部队,并成功地获得了空投物资。

    这些物资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让他们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和保障。

    在义勇军向导的带领下,杜聿明带领着这些部队踏上了返回国内的道路。

    突击营在山里一番搜寻后找到了新 22 师师部人员。

    在得到了急需的补给后,师长廖耀湘松了一口气。

    经过深思熟虑,廖耀湘决定在一处小营地进行休整,以恢复部队的体力和士气。

    这个决定虽然看似合理,但却导致他们错过了与杜聿明一同回国的机会。

    新 22 师的通讯处,有一支女兵队伍。

    李家?就在这支队伍里,她得知是荣誉第 3 师的部队救了她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李家?和张小亮闲聊时,提到自己认识陈哲。

    张小亮一听,立刻对李家?另眼相看。他觉得像李家?这样的大美女,肯定和师长有着特殊的关系。

    于是,张小亮毫不犹豫地给陈哲发了一封电报,告知他李家?在这支队伍里。

    陈哲收到电报后,对李家?的安全非常关注。

    他立刻下令让张小亮带领部队保护好李家?,确保她的安全。

    得到休整的廖耀湘原本就有前往印度的想法。

    现在杜聿明已经带着一部分人回国了,他更加坚定了这个决定。

    于是,廖耀湘决定带着剩下的部队前往印度。

    张小亮给他发来了一封紧急电报,告知了廖耀湘的决定。

    陈哲看完电报后,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

    本来陈哲是打算让突击营和工兵营撤回国内的,然而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他决定让张小亮立刻去找宋翰文,索要一名可靠的向导。

    带领两个营和新22师的剩余部队一同前往印度。

    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是因为陈哲怕李家?死在野人山。

    将新22师剩下的部队接到印度,不仅可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新22师命运的影响。

    中国远征军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所遭遇的挫折却是不可忽视的。

    日寇截断了他们的后路,使得幸存部队陷入了绝境。

    这些英勇的官兵们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跋涉后,身心俱疲,武器装备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因为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拥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面对这一困境,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军中将史迪威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

    他果断决定以这些幸存的官兵为骨干,重新编练一支强大的部队,以期有朝一日能够打回缅甸,为牺牲的战友报仇雪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史迪威与英国殖民当局进行了深入的协商。

    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他们最终选定了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的兰姆伽小镇作为训练基地。

    这个小镇曾经关押过两万多名意大利战俘,因此拥有充足的营房设施和其他必要的资源,可以满足部队的训练需求。

    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也积极响应史迪威的计划,通过飞机从国内源源不断地运送新兵前来补充兵力。

    平均每天都有450到600名新兵抵达兰姆伽,短短四个月内,就有超过名新兵被运送到这里。

    荣誉第 3 师竟然是混进幸存部队的,而且还是跑得最快、装备最精良、人数最多的部队,这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荣誉第 3 师和新 38 师退入印度后来到了兰姆,开始接受美式军事训练。

    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军事理念和技术。

    从野人山撤出的廖耀湘 22 师残部也来到了印度兰姆。

    这支历经磨难的部队终于可以在这里恢复元气,接受训练,重新焕发出战斗的活力。

    这些新兵与原有的官兵们汇聚在一起,被统一编入了荣誉第 3 师、新 22 师、新 38 师以及刚刚组建的炮兵、装甲兵、工兵等部队。

    这样一来,一支强大的中国驻印军就此诞生。

    在方圆三十里的兰姆伽训练基地里,年轻的中国驻印军官兵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里的一切都与他们之前所经历的截然不同,尤其是那些令人瞩目的武器装备,它们全部都由强大的美国提供。

    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让官兵们大开眼界,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和掌握这些新的技术。

    而美国教官们也非常热情地指导着他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训练环境和方式。

    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中国驻印军官兵们尽情地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后勤保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