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烽火淞沪 > 第236章 帮助回国部队

第236章 帮助回国部队(1/2)

    杜聿明因不愿败入印度,遂决定向缅北密支那转移,但由于中途遭遇日军后续部队,杜聿明被迫率领第 5 军军部和新 22 师徒步穿越原始森林区。

    其他部队都在撤退的路上,陈哲早就带着荣誉第 3 师在新 38 师撤退的路上等着他们了。

    陈哲在新 38 师的必经之路上修筑了工事,布置了火炮阵地和防空阵地,就等着接应孙立人的新38师。

    新 38 师在 4 月下旬被划归第 5 军指挥,然而,在 5 月 10 日,当他们接到向密铁路以西地区转移的命令时,师长孙立人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从缅北迂回回国不仅路途遥远,而且环境恶劣,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还可能会面临被日军围歼的巨大危险。

    经过深思熟虑,孙立人果断地决定脱离第 5 军,转而向西前进,进入印度。

    陈哲在新 38 师的必经之路上等到了他们,两个师成功会合后,一同进入了印度。

    孙立人所率领的新38师到达印度时,其部队人数竟然仅有区区3000多人!

    这与陈哲的荣誉第3师形成了鲜明对比。

    陈哲的部队规模庞大,不仅拥有整整5个团,还有坦克营、炮兵营、辎重营、特务营、师部医院以及医院守备营等众多编制齐全的部队。

    这两支队伍一路顺风顺水,毫无阻碍地向前行进,最终成功抵达了印度的英法尔省。

    而当时负责印缅边界军管事务的,正是那位英东方警备军军团长艾尔文将军。

    那些比中国远征军更早一步撤退到英法尔的英国军队,尽管他们的衣衫破烂得如同乞丐一般,面容憔悴得好似菜色,步履艰难且蹒跚,仿佛随时都会倒下,但他们却依然受到了驻印英军的热烈欢迎,并且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相比之下,当中国远征军荣誉第 3 师和新 38 师以军容壮盛、纪律严明的姿态抵达印度时,艾尔文将军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他显然对这两支来自中国的军队持有一种老牌帝国主义的歧视和排斥心理。

    他毫不犹豫地发出了一封电报,收件人正是驻印英军总司令魏菲尔上将。

    在这封电报中,他详细地报备了自己的计划,其中包括将荣誉第 3 师和新 38 师缴械的决定。

    然而,当魏菲尔上将收到这封电报时,他的反应却出乎了发件人的意料。

    原驻缅英军第 1 集团军司令亚历山大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几乎要跳起来。

    他立刻与艾尔文进行了多次紧急联络,语气焦急地向对方解释着情况。

    亚历山大强调说,荣誉第 3 师和新 38 师在仁安羌曾经立下赫赫战功,成功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国军队。

    如果没有他们的英勇奋战,那 7000 多名英国军人恐怕早已成为战俘,甚至可能已经战死沙场。

    因此,这两个师绝对是友军,而不是敌人。

    不仅如此,亚历山大还进一步告诫艾尔文,绝对不能去执行缴械的命令。

    相反,他应该以礼相待,给予新 38 师应有的尊重和款待。

    毕竟,他们是拯救了众多英国军人生命的英雄,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

    英军第 1 集团军司令亚历山大,同时也是英第 1 师的师长,他就是那位曾经被新 38 师成功解救的将军。

    此时此刻,他正在英法尔省养病,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

    然而,当他得知艾尔文将军竟然要收缴新 38 师的武器时,心急如焚,仿佛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一般。

    他强忍着病痛,挣扎着从病床上爬起来,顾不上身体的虚弱,急匆匆地赶往艾尔文将军的办公室。

    一路上,他心中焦虑万分,不停地祈祷着能够及时赶到,阻止这场荒谬的行动。

    终于,亚历山大来到了艾尔文的办公室门前。

    他喘着粗气,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他顾不得休息,立刻推开门,径直走到艾尔文面前,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艾尔文将军,您绝对不能这样做啊!荣誉第 3 师和新 38 师可是我们英军的救命恩人啊!他们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我们,这份恩情我们怎能忘怀?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全力协助他们,而不是收缴他们的武器!”

    亚历山大越说越激动,他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着,充满了恳切和焦急。

    艾尔文看着眼前这位病容满面却如此坚定的将军,心中不禁有些动摇。

    就在这时,又有几位将军陆续来到了艾尔文的办公室,他们都是听闻此事后赶来为荣誉第 3 师和新 38 师说情的。

    这些将军们纷纷表示,这两支部队不仅是英军的救命恩人,更是值得尊敬的盟友。

    他们的英勇表现和出色战绩,已经赢得了英军上下的一致赞誉。

    面对众多将军的劝说,艾尔文终于意识到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