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的银锭,竟有大半变成了灌铅的假银,表面裹着薄薄一层银皮,轻轻一掰就露出灰黑色的铅芯。掌粮官捧着假银哭倒在地,指缝漏下的铅屑落在雪上,像撒了把灰:“这... 这连半袋小米都买不到啊!”
岳峰捏起一块假银,重量比真银沉了半截,指腹蹭过粗糙的表面 —— 那是灌铅时模具没抹平的痕迹。他突然想起谢渊密信里的话:“镇刑司在银库有暗门,可偷换银锭。” 心口像被马蹄碾过,钝痛难忍。这哪里是报复,分明是赤裸裸的警告:内帑的银子,边将碰不得。
正月十五的宁武关,没有花灯,只有城垣上的残雪映着月光。岳峰站在箭楼,望着士兵们围着篝火分食豆子 —— 那是用三万两真银买的,豆子里还混着沙砾。一个断了小指的老兵用冻红的手比着饼的形状,哈气在胡子上凝成白霜:“等打退了北元,我要吃三张大饼,就着咸菜吃。”
岳峰突然拔出佩刀,刀刃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他反手割破掌心,血珠滴在假银上,晕开一小团暗红。“弟兄们!” 他的声音在风雪中回荡,“朝廷的银被贪了,但咱们的血没贪!” 他将假银扔进篝火,铅水融化时发出刺鼻的气味,黑烟裹着火星冲上夜空,“这假银烧得化,咱们守关的骨头烧不化!”
三十七个士兵齐刷刷拔出佩刀,割破的手掌举过头顶。血滴在城砖上,与积雪融在一起,汇成蜿蜒的细流。“愿随都督死战!” 呐喊声撞在城垣上,反弹回来,竟压过了关下北元骑兵的叫嚣。岳峰望着京师方向,那里的内库仍锁着百万银锭,而他的士兵,正用自己的血,暖着这座冰冷的关城。
片尾
《大吴史?食货志》续载:" 内帑之争后,岳峰以三万两银募民夫运粮,终守宁武关。然假银之事不了了之,李德全仅被罚俸三月,王振仍掌司钥库。谢渊固请彻查,萧桓以 ' 边事为重 ' 搁置,唯下旨 ' 内帑支边需风宪司监核 '。
是年冬,内库又支银二十万两,称 ' 修缮东宫 ',实则流入英国公府。边军私语 ' 内库银,宁喂狗,不养兵 ',此语渐传至京师。"
卷尾
《大吴史?论》曰:" 内库之争,非银钱之辩,实乃公私之界。夫内帑虽为君产,然其源半出赋税,半出边军征战所得,本就含天下之公利。李德全阻支,非为护君产,乃护勋贵之私利;李嵩、张懋反对,非忧内库空,乃忧边将得势。
萧桓之犹豫,在于视内帑为私物,而忘其与国脉之关联。边军守疆土,内帑养边军,本是循环。当内库之银锁于深宫,而边军之骨曝于荒野,国虽未亡,民心已离。岳峰以血誓明志,非为争银,实为争 ' 朝廷不忘将士 ' 之一念 —— 此念存,则边关固;此念亡,则金汤毁。"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