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西山坳的老槐树下,樵夫李三蹲在溪边磨斧头,刀刃在青石上蹭出火星,他却突然停了手,眯眼望向田埂尽头。
那片西瓜地,又泛光了。
金灿灿的瓜皮在日头下微微发亮,像是裹了一层薄薄的琉璃。最奇怪的是,那些向日葵不知何时全转过了花盘,齐刷刷对着田中央那颗最大的瓜,叶片轻轻摇晃,仿佛在行礼。
李三揉了揉眼,心想昨儿喝多了,今儿又没睡醒。
可风一吹,一阵细碎的哼唱声飘了过来。
含羞草丛里,叶片一张一合,竟像在打节拍。那调子他听过——镇上说书的老头常在茶馆里哼,说是从一个醉酒的散修那儿听来的,叫《月儿摇》。
“躺平的人最逍遥,瓜田一亩不种药……”
李三愣住。这词儿,怎么越听越像在说那个传说?
镇上人都说,三年前有个天尊,在混沌裂开时一剑封魔,抬手就是星河倒卷。可没人见过他真容,只听闻他不爱打打杀杀,偏爱躺在藤椅上嗑瓜子,坐骑是条烤红薯的小龙,道侣是个总想让他修炼的狐尾姑娘。
后来,那地方塌了又长出一片瓜田,瓜熟了没人摘,却总有人看见田边小屋里亮着灯,门没锁,进去却空无一人。
李三没敢再往前走。他听说过,谁要是真踏进那块田,就会听见自己心里最想听的话。
他只是把斧头往肩上一扛,转身往镇上走。
半路上,几个孩童追着跑来:“李三叔!李三叔!你看见天尊没有?”
“没。”他摇头。
“真的吗?”孩子不信,“你都去西山坳了,咋能没看见?”
李三笑了笑,抬手指了指天。
一道弧光正从云层间划过——一只破旧的酒葫芦,肚大颈细,壶嘴还缺了个小豁口,飞得歪歪斜斜,却稳稳拖出一道七彩长虹。
孩子们顿时安静了。
那酒葫芦每年夏天都会出现,申时三刻准时从东南飞来,绕着瓜田转三圈,然后往西北飞去,像是巡天,又像散步。
有人说,那是天尊的信物。
有人说,那是法则化形。
李三只记得,三年前那个雨夜,他路过田边,亲眼看见那葫芦从天而降,砸进泥地,溅起一串水花。第二天,田里就长出了会发光的西瓜。
他没再多说,只拍了拍孩子的肩:“想见天尊,不如先学会躺着不动。”
孩子嘟囔:“躺着能成仙?”
“他成的不是仙。”李三走远,声音随风飘来,“是咸鱼。”
瓜田深处,小屋檐下。
陆无尘正仰在藤椅上,脚边摆着半截啃过的黄瓜,手里捏着一粒瓜子,慢悠悠嗑着。
瓜子壳飞出去,精准落在三步外的陶罐里,发出“叮”一声。
他没睁眼:“白璃,你再盯着我,这瓜就不熟了。”
屋内,白璃正坐在案前,手里捣着药杵,动作不急不缓。炉上小锅咕嘟冒泡,药香混着一丝焦味——她又把安神丸炼糊了。
“你那瓜要是再不熟,五爪金龙就得饿死。”她头也不抬,“它今早说,红薯库存只剩三筐。”
“它昨儿还说要种紫薯。”陆无尘终于睁眼,看向田中央那颗金瓜,“急什么,下辈子还长。”
话音刚落,屋顶传来“咚”一声闷响。
五爪金龙庞大的龙躯盘在瓦片上,尾巴卷着半块烤红薯,正打盹。被吵醒后,它懒洋洋睁开眼,嘟囔:“谁说我要下辈子?这辈子我还没活明白呢。”
它尾巴一甩,红薯渣子飞进屋内,精准掉进白璃的药锅。
“你找死。”白璃指尖一弹,一缕冰火直射屋顶。
金龙尾巴一缩,整条龙滑下屋檐,稳稳落在瓜田边,变回巴掌大,蹲在陆无尘脚边。
“主人,”它仰头,“我建议把晾瓜架加高,不然晒不匀。”
陆无尘瞥它:“你一个龙,操心晾瓜?”
“我可是未来龙族长老。”金龙挺胸,“长老也得有生活品质。”
白璃从屋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碗刚炼好的药:“喏,安神的,镇上王婆子托人捎来的钱,够买十斤灵米。”
陆无尘看都不看:“我不收凡人钱。”
“那她送了只老母鸡。”白璃把药碗放下,“炖了,能补脑。”
“补啥?”陆无尘冷笑,“补我天天被你们吵的神经?”
白璃不理他,转身回屋,顺手把药碗放在窗台。阳光照在药汁上,泛起一层淡金色的光晕。
金龙嗅了嗅:“这药……怎么有点甜?”
“加了蜜。”白璃的声音从屋里传来,“她说,她孙子夜夜惊梦,得温和些。”
陆无尘没再说话。他伸手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那块咸鱼形状的玉佩早已不再发光,表面却多了几道极细的纹路,像是齿轮,又像是某种封印的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