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清楚自己的实力远不及身旁的蔡京和童贯,加之他对梁山怀有深仇大恨,盼着朝廷这次能把梁山贼寇及赵大郎一网打尽,因此他打算等梁山被剿灭后,把这些兵马调入自己的殿帅府。
蔡京、童贯以及高坎三人望着眼前的军队,认为此次出征必能一举歼灭梁山。
呼延灼见他们急切,为表忠诚,尝试再次向蔡京请求三千匹战马。
“蔡相公,我家祖辈掌握铁甲连环马的练兵之法!”
“前往梁山若能得到三千战马,将其训练妥当,其威力必然无可阻挡!”
“剿灭梁山易如反掌!”
“三千匹战马?”
蔡京听后有些犹豫。
毕竟多年来北方无战事,东京汴梁虽屯有大量战马,但实际上账面数字水分很大,若真有十分之一可用,已是难得。
呼延灼突然开口索要三千匹,无疑是在狮子大开口,这让蔡京难以决断……
“三千就三千吧,”
童贯说道,“多这三千骑兵,我们心里也会踏实不少。”
“据说梁山贼寇这半年也在北地买卖马匹……”
“呼延将军平定梁山水泊后……”
“将他们的马送回东京即可。”
“正是如此。”
高坎随之附议道:
“蔡相,为求万全,不妨让呼延将军试试他那铁甲连环马?”
“只要能击溃梁山,其余皆可商议!”
童贯与高坎相继发言,蔡京顺势应允,给了二人足够的面子。
“既然这样,呼延将军,本相这就拨三千军马予你!”
“待梁山之乱平定,再作打算。”
此处所谓“再作打算”
,显而易见是希望呼延灼灭了梁山后,带回更多财货等战利品,作为对这三千军马的补偿。
对此心照不宣的约定,呼延灼立即点头应允。
其实呼延家虽世代传承着铁甲连环马的练兵之法,但就像徐宁的情况一样,呼延家的铁甲连环马甚至比徐家的钩镰枪更为不幸。
过去宋辽长期交战时,辽国禁止马匹流入大宋,导致北方军中马匹匮乏,即便呼延家的铁甲连环马威力非凡,也不过只有一支三千多人的小部队。
后来宋辽议和,百年的和平使辽国对马匹的管控放松了不少,然而军中却早已没了铁甲连环马的用武之地,这支队伍也被不断裁减。
直至今日,呼延家仅存的铁甲连环马,人数竟不足百。
近日,呼延灼得知枢密院的童枢密有意发兵北伐,意图收复已失去百年的燕云十六州,而当今天子对此亦未表示反对。
听到这一消息后,呼延灼心生想法。
他认为如果能够重建呼延家的铁甲连环马部队,在未来宋军北上之时,定能让其大放异彩。
若能再现先祖铁鞭王呼延赞的赫赫威名,那么呼延灼便可无憾于世了。
呼延灼精心筹划的一切,本以为能顺利推进,却未曾想接下来之事,让他这位将门之后连连叹息。
蔡京亲自签署的调马文书下达后,负责马匹管理的群牧司与太仆寺不敢怠慢,无论上下都花费不少银两疏通关系。
最终,他们调拨给呼延灼的三千匹军马,数目倒是很充足,一匹不少。
然而,这些马匹的质量却令人忧心。
三千匹马中,仅约一半、也就是不到一千五百匹可以正常使用。
其余的马匹,有的年老体衰,有的疾病缠身,几乎已无作战能力。
……
“这……”
呼延灼望着眼前的军马,震惊不已。
当初承诺的三千匹马,如今能派上用场的却不足半数!这地方可是东京汴梁,天子脚下的土地啊!
一旁的天目将彭玘怒不可遏,一把抓住前来交接的群牧司吏员衣领:“蔡相许诺我们的可是三千匹军马,这里难道还不够数量?”
那吏员冷笑一声,毫不避让,傲然地看着彭玘:“若非蔡相亲自下令,别说眼前的马了,恐怕连一根马鬃都拿不到!”
“你!”
彭玘双眼通红,扬起手欲击打对方,却被旁边精通武举的百胜将韩滔及时拉住。
“彭玘兄,官场本就是这样。”
韩滔劝道,“即便动手又能如何?”
那小吏见彭玘动了真怒,顿时慌了神,语气也缓和下来:“这位将军息怒,在下也只是奉命行事。”
六百九十章 各自忙碌
“这可是三千军马,即便我再胆大,也不敢轻视其中一半。”
“这些年,汴梁附近马场的军马,早被上下官员偷偷贩卖殆尽。”
“即便现在凑出这三千匹马,也是我们跑遍好几个马场才勉强凑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