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妙厨 > 第一百零四章 毛病

第一百零四章 毛病(3/4)

好过到时候无人在手,无米下锅吧?”

    韩砺一句话,说得闵老老脸一红,道:“很是,其实德彰那里早有我先前用惯的几个幕僚,到时候我跟着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闵老还是留在京中,要是遇得事情,还能帮着斡旋一番。”韩砺道。

    一旁那冯老也忙跟着应和。

    等此事说定,只等闵老先生凑齐了人手,把名单送来,韩砺又道:“除却先生手头凑的人,我也想请借几名用得上的臂膀,韩某身为晚辈弟子,自当尽力,但他们却是并无挂碍,这一份辛苦钱,总不能昧了去吧?”

    言下之意,你叫来的人我不管,我自己带上的人,却是要给钱的。

    “此外,到了地方,朝廷银钱一时未能拨调,胥吏不肯搭手,我却不能等,少不得先行招募当地人干活——届时银钱从何处来?”

    “先生不妨筹谋一番,再来书信——韩某静候。”

    于是等闵老先生离开京都府衙的时候,对着前来客客气气送别的郑知府,甚至只能回报一个勉强苦笑。

    ——他满以为只要卯到了韩砺,得了此人答应,就能轻松些许,谁知来了一趟,对方扔回来许多问题,如今桩桩件件,反而又踢回了自己身上。

    但做事的人,要人要钱,实乃天经地义。

    闵老夫子不但挑不出毛病,还得感谢——韩正言要不是真的想要尽力而为,何必提出这些,只身去晃一晃,自己也得承他的情。

    然则仓促之间,又去哪里找人,筹钱?

    人还罢了,这钱……要是一个不好,可是会有去无回的。

    ***

    此处闵老先生自有一番纠结,酸枣巷尾,宋妙尝了尝早上特地留下来的福字糕,却是很快下了决定。

    她对着一旁的程二娘道:“二娘子,明日起咱们这福字糕暂时就不接了,等入了秋,天凉了再说。”

    程二娘先应了,复才问道:“怎么忽然就不做了?我看这几日天天都有人上门来订,这一样吃食我也能帮着炒豆沙,压糕条,娘子只用卷拼就好,比起旁的,轻松不少,价钱也好,真个不做,就实在可惜了。”

    宋妙道:“最近天时越发闷热,绿豆、红豆俱都不禁放,先前早上做好,只要保存得当,次日吃都不碍事,眼下上午做的,晚上味道就已经不怎么新鲜,吃坏了人就不好了。”

    程二娘忙做点头,又道:“我方才也试了,只是吃不出不新鲜来——哎,我这舌头!”

    她很是可惜地道:“前两日才不做了陈皮绿豆沙,今次福字糕又不能做了,幸好那糯米饭不打紧……”

    宋妙笑了笑,道:“糯米饭吃得快,倒还好些,不过你说得对,明日我也单写个牌子,说明天气渐热,吃食不耐放,免得有人按着从前习惯囤着吃。”

    程二娘自是叹道:“正是,这天闷得很,又雨水不断的,摊都不如晴天好出。”

    又道:“我先前在广济寺的时候,听得他们住了许多年的人说,京中几乎年年都要淹水,一淹就成月的走不了道——咱们这巷子不会被淹的吧?”

    宋妙闻言不免好笑,道:“咱们这边上就是汴河,再往南又有蔡河支流,不淹这巷子淹哪里?”

    “那到时候出摊岂不是麻烦了?”

    “便是不淹,一遇得涨水,样样食材都涨价,咱们做的学生生意,是不好再出摊的。”

    食材涨价了,你卖的吃的涨不涨?

    不涨倒亏,涨了学生买不起,倒还不如在家休息得了。

    眼见程二娘甚是紧张模样,宋妙不免安慰她道:“不打紧,马上就要入夏,后头新鲜瓜果都上来了,价钱也便宜,等我琢磨几样新吃食,咱们再出一阵子摊,攒些钱,趁着涨水想着怎么置办些桌椅、盘碗家伙式。”

    “只推个车摆摊总不是长远之计,先积累些客人,咱们这食肆架子也可以慢慢搭起来,有几桌做几桌,做着做着,口碑出去了,地方虽然偏些,也不愁客源的——实在不行,还可以搭着继续做学生饭。”

    一番话说得程二娘都有些激动起来——来了这些日子,她对宋妙的手艺自然是信心十足,已是开始转头盘算起这前堂可以摆几桌来,恨不得立时就把生意给做大。

    两人边说话边干活,等一应忙完,正好睡下,一夜无话。

    次日起来收拾妥当,又是早早出摊的一天。

    这一早出门就遇得大雨,等到了食巷卖了半笼糯米饭,一笼烧麦,雨势渐渐小了,出来的排队的学生才变多。

    正给一人包糯米饭,宋妙忽然听到后头有人大声叫道:“你们这里卖糯米饭的,姓宋的,是哪一摊?”

    声音很凶,戾气十足。

    宋妙皱了皱眉,抬头去看,就见一行三人分开人群,朝着自己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

    “你就那卖绿豆糯米饭的摊主,你姓宋是不是?”

    宋妙把那糯米饭递给了对面学生,复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