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89集:变法巩固

第389集:变法巩固(2/3)

绝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想再次联名上奏反对,可新君早已放出话来:“商君所定之法,便是朕所定之法。有敢非议者,先看宫前铜鼎!”旧贵族们看着宫前那座刻满律法的铜鼎,如同看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终究不敢再妄动。

    卫鞅却并未停下脚步。他派出数百名“执法吏”,分赴秦国各地,监督新法执行。这些执法吏皆是从军中选拔的锐士,身佩秦君亲赐的令牌,有权罢免不称职的县令。在郿县,执法吏查出县令与当地贵族勾结,隐瞒土地数量以逃避赋税,当即下令将县令押回栎阳问罪,贵族的田产被没收,分给无地的百姓。消息传开,各地官吏无不心惊胆战,再不敢敷衍塞责。

    二、重农兴利,府库充盈

    法律是骨架,经济是血肉。卫鞅深知,秦国要强盛,必须让百姓有饭吃,府库有积粮。

    他再次走遍秦地,考察农田水利。在泾水岸边,他看到因河水湍急,两岸农田常遭水患,而远处的盐碱地却因缺水荒芜。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形成——修建一条横跨泾水的水渠,引泾水灌溉北岸的盐碱地。

    “商君,泾水地势复杂,修渠需征发数万民夫,耗时至少五年,恐百姓不堪重负。”负责农事的官员忧心忡忡地说。

    卫鞅指着远处因缺水而干瘪的禾苗:“若渠成,可灌溉关中万亩良田,每年多收粮食百万石,五年辛劳,换子孙万代丰衣足食,值得。”

    他将修渠的计划奏请新君,新君当即批准,命卫鞅全权负责。卫鞅亲自绘制渠道路线图,将工程分为数十段,每段由一名官吏负责,规定工期与质量标准,若延误或偷工减料,严惩不贷。

    为了调动民夫的积极性,卫鞅定下新规:参与修渠的民夫,每日可多得半斗粮食;若能提前完成任务,可减免家中半年徭役;若在修渠中提出有效建议,按其价值记功,可获田产奖励。

    消息传出,秦地百姓纷纷报名参与修渠。曾经视徭役为苦差的农夫们,如今推着独轮车,扛着锄头,争先恐后地赶往泾水岸边。工地上,鼓声震天,民夫们唱着秦地的歌谣,挥汗如雨却干劲十足。卫鞅时常亲临工地,与民夫同吃同住,看到有人中暑,便命医官及时诊治;看到工具损坏,便立刻让人送来新的。

    与此同时,卫鞅在经济上推行了两项重要改革。

    一是“废井田,开阡陌”的深化。以往虽已承认土地私有,但各地田界仍混乱不清,常有百姓因土地纠纷争斗。卫鞅下令,由官府统一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土地所有者需向官府登记,领取“地契”,地契上注明土地面积、位置、所有者姓名,如有买卖,需到官府办理过户,否则视为非法。这一下,彻底厘清了土地归属,百姓再无地界之争,种田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是统一货币与盐铁专营。秦国以往货币混乱,有圆孔钱、刀币等多种,交易极为不便。卫鞅新铸“秦半两”铜钱,规定以半两为单位,全国通用,旧币限期兑换,逾期作废。同时,他下令盐铁由官府专营——食盐由官府统一开采、销售,铁器(尤其是农具与兵器)由官府组织工匠打造,严禁私人贩卖。

    这两项改革触动了不少商人与旧贵族的利益。有商人囤积旧币,妄图阻挠新币流通,卫鞅下令将其全部没收,并处以黥刑;有贵族私自开矿炼铁,卫鞅派人查封矿场,将其家奴没入官府为匠。虽有波折,但在严苛的律法与新君的支持下,改革很快推行开来。

    一年后,当卫鞅再次查看府库账目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粮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足以支撑秦军三年征战;府库中的铜钱多得用不完,正被铸成新的兵器与农具;泾水的水渠虽未完工,但已修好的部分已开始发挥作用,两岸的农田长出了绿油油的禾苗。

    三、强军精武,锐士如云

    函谷关大战虽胜,但也暴露出秦军的短板:骑兵数量不足,阵法不够灵活,士兵虽勇,却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卫鞅深知,秦国地处西陲,与戎狄为邻,又要面对东方列国的威胁,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变法成果终将化为泡影。

    他首先改革军制。以往秦军以“什伍”为编制,十人为什,五什为伍,虽便于管理,却难以应对复杂的战场局势。卫鞅将军队分为“军、师、旅、卒、伍”五级,五人为伍,设伍长;五十人为卒,设卒长;二百五十人为旅,设旅帅;一千人为师,设师帅;五千人为军,设军将。各级将领皆从立有军功的士兵中选拔,需熟悉阵法,能看懂军令。

    “商君,如此编制,虽便于指挥,可将领选拔过于严苛,恐无人可用。”秦军大将景监担忧地说。

    卫鞅却摇头:“将者,国之爪牙,岂能滥竽充数?可在军中开设‘讲武堂’,让有潜力的士兵学习兵法、阵法,每月考核,优者晋升。”

    讲武堂很快在军中开设起来。白天,士兵们操练武艺;夜晚,讲武堂里灯火通明,老兵给新兵讲解战场经验,识字的军官教大家辨认军令符号。卫鞅还亲自编写了《秦军阵法》,详细介绍“方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