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及现在的一半。
“君上,”蹇叔走上仓顶,递给他一封密信,“晋国内部不稳,几个贵族不满襄公穷兵黩武,派使者来了。”
穆公接过密信,看完后微微一笑:“告诉他们,只要按约定行事,少梁、繁庞两座城,将来还是晋国的——前提是,他们得换个君主。”
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黄了渭水两岸的芦苇。秦穆公在朝堂上宣布:“出兵,伐晋!”
没有激昂的演说,没有慷慨的誓言,只有一句平静的命令。但殿内的武将们却仿佛听到了战鼓轰鸣,纷纷单膝跪地,齐声领命:“遵君上令!”
出征前夜,孟明视来到崤山阵亡将士的衣冠冢前。月光洒在林立的木碑上,每个碑上都刻着名字,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他将一壶秦酒洒在地上,低声说:“弟兄们,明日,我们就替你们报仇了。”
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是集结的军队正在开赴边境。孟明视站起身,腰间的秦锐剑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他转身向军营走去,步伐坚定,身后的衣冠冢在夜色中静默矗立,仿佛在目送他们走向战场。
渭水的流水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像是在为这支蓄势待发的军队伴奏。秦穆公站在咸阳城头,望着东方,那里是晋国的方向。他想起晋襄公的嘲讽,忽然觉得有些可笑。
老了吗?或许吧。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渭水滋养的土地,这崤山余烬中重生的力量,终将在他手中,冲破函谷关,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夜色渐深,城头的灯火却亮了一夜。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第一声鸡鸣划破寂静,紧接着,咸阳城的各个角落响起了鸡叫,此起彼伏,像一曲雄浑的战歌,在秦国的大地上回荡。复仇的号角,即将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