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不出。”木戟坦然地摇了摇头,他出身将门世家,又不是书香门第,才学这东西只是锦上添花,有则好,没有也不坏。
“呵呵,本公主也对不出,这些对刺,出得太刁钻。”李漓摇了摇头,“若是父皇在,他定然有兴趣,父皇对对刺一向喜爱有加。”
“陛下若在,怕是顷刻间就能对出下句了。”木戟双手抱拳,朝着皇城方向恭敬一拜。
“不错,父皇对刺无人能及。”李漓点了点头,她这倒不是吹捧,而是真心夸赞,因为这就是事实。父皇年轻时,在对刺一道上苦心钻研,曾经对败过不知道多少对刺大家,自登基后,因为父皇喜爱,以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中大臣人人擅对刺,偶尔在朝会时,甚至还会有对刺问策,如今对刺的地位都快追上诗词了。
“就是不知,三妹那边能不能对出?”李漓微微一笑,有些幸灾乐祸,三妹房中除了那个宾客,就只是两个侍女,与她这边一般,恐怕也想不出下句。而许青姿又无彭先生相助,怕是只能干瞪眼了。
“玉成公主……怕是有些难了。”木戟知道公主是什么意思,他也不是投其所好,而是也不看好玉成公主那方,那个姓刘的少年,看上去就无甚才华,而小弟木镛也不必说了,从小就不喜读书,最多就是能认全字,对刺就不必多言了。
“哈哈,若是最后莫愁得了魁首,三妹的虎魄怕是都白送了。”李漓哈哈一笑,又把玩起了手中的蝎虫虎魄,脸上越来越愉悦。
木戟在一旁笑。
……
丙字房。
李淑看到上句的第一时间,也开始想下句。
刘长宁看着绢布上的那句上联,表情有些古怪。
这个上联,该怎么说呢,如果让他对,他是对不出来的,但是,他看到过下联。
说来也是巧了,因为这个对联,在现代世界那边也有,据说是古代的一个奇联。
“士农工商角徵羽”,士农工商,是四业,指不同职业的人,而工(宫)商角徵羽,却是五音,其中还有一个字是重复的,一个字是谐音,那么要对出来就非常不容易了。
他看过的下联是,“寒热温凉恭俭让”,寒热温凉,为四觉,温凉(良)恭俭让则是君子的五种德行,刚好跟上联匹配上,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立意更甚一筹。
刘长宁之所以觉得古怪,是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凑巧,巧到他都有些怀疑,是不是冥冥中有什么造物安排了这一出。
不过自从这古代出了焦尾琴之后,哪怕有些东西一模一样,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连焦尾琴都有,不但名字一样,就连焦尾琴的故事也差不离,那么有相同的一个对联,就很正常了。
“刘长宁,你可想到了下句没有?”李淑想了一阵,体会到上句中隐含的两层意思,知道自己一时对不出,就想到了刘长宁。
刘长宁写诗她是亲眼见过的,还把姑母给惹哭过,心想他既然写诗如此厉害,那么对刺想必应该也不在话下了。
“寒热温凉恭俭让。”刘长宁迟疑了一下,直接说出了自己看过的下联。
“你再说一遍。”李淑一时没听清。
刘长宁又说了一遍,这次她终于听清楚了,也意会到了下句中的精髓:“寒热温凉(良)恭俭让?不错,不错,刘长宁,对得太工整了,是绝对。”
“快快,拿纸笔来,写出来送去给许娘子。”李淑一声令下,侍女拿来纸笔,递到她面前。
她则推到了刘长宁面前:“你对的,你来写。”
刘长宁倒没有犹豫,既然是帮助许青姿,那就赶紧,他握笔写下后,李淑让其中一个侍女立即送下去。
……
台上。
十二个时辰娘子还在苦苦思索,其中莫愁则是假装的,因为她知道,这一关自己优势极大,有彭先生在暗中相助,想必再过不久,彭先生的下句就该送上来了。
许青姿也不例外,她在思索的同时,忍不住想到了刘长宁,她是见过对方作诗的,诗才那是一等一的好,无论是《雪梅》二首,还是那首被罗清拿去献与莫愁的《梅花诗》,都是称佳作。
还有在雁塔楼的那次偶遇,刘公子的诗才展露无遗,所以她在思索下句的同时,也会在想,刘公子是否能对出下句?
以他的诗才,想必这上句难不倒他,甚或已经对出了下句?
不过自己不能总是麻烦刘公子,须得自己想才是。
忽然,一个小厮跑到了戏台一边,高声喊道:“有人传信。”
台上十二个时辰娘子顿时一惊,这么快就有人对出来,并且送了过来。是要送给谁的?
人人都希望是自己的支持者。
唯有莫愁心中最是笃定,定然是彭先生对出下句来了,果然不愧是诗词大家彭先生,就连对刺也这般快么。
她也是有些才学的,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