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着,贾诩说起了黄河东岸的李傕、郭汜,他说道:“都督,李傕、郭汜与您前后脚来到黄河岸边。
稍后,属下想带着邹司正渡过大河,到二人营寨中劝说他们来降。”
此时的杨平颇为膨胀,根本没把李傕、郭汜放在眼里,他淡淡对贾诩说道:
“文和先生,你这十多天从长沙一路奔波至此,肯定劳累,长安城中又多劳你费心。
今夜且在营寨好好安歇,明日再做计较,李傕、郭汜之事,不急在这一时。”
贾诩有些摸不透杨平的意思,难道他一点都不着急吗?
但贾诩也从杨平的话语中听出了对李傕、郭汜的不屑。
贾诩知道自己这位主公心胸广阔,于是开口劝说道:“都督,有道是:凡事要尽力而为。
李傕、郭汜受我相邀,撤军至黄河东岸,若我不在第一时间过去,这二人心中肯定不忿,如此一来,劝降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现在的杨平,还是能听得进属下建议的,于是说道:“那文和先生也不用急于一时。
且稍等片刻,本都督在此,为段将军举办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餐饭过后,再去河东也不迟。”
贾诩对此没什么意见,随后,杨平让身边的参谋郭嘉,给贾诩等人介绍一下目前天下的局势(显摆、震慑)。
杨平自己让出主位,坐到了一旁。
郭嘉站在那幅宽大的大汉地图前,简短介绍道:“黄河以南区域,仅剩山东半岛的胶东郡,因距离尚远,护民军尚未全面占领,其他地区皆已被我等拿下。
特别是青州治所临淄,袁绍长子袁熙在徐州陈登的劝说下,直接带着主力部队退过黄河,到北岸坚守。
故而护民军第四阵数万大军,进攻山东之地时,几乎未爆发大的战斗,一路都在行军。”
说到这里,郭嘉话锋一转,跳到了荆州南部:“半路上,我们接到讯息,荆州已彻底平复,外出开拓的世家兵团,已在月初分批次率队出发了。”
接着,他又将话题转向淮河以南地区:“前些天,在硖石关,护民军第五镇总兵官张和,率军四天疾行四百余里,
随后指挥部队在峡石关地区,歼敌四万有余,将九江郡、庐江郡的主力郡兵、以及地主豪强武装悉数歼灭!
至此,大江以北,再无敌军能够抵挡我护民军的兵锋。”
见震慑效果不错,郭嘉继续说道:
“截至昨日,收到第五镇副总兵官何冬发来的战报:
护民军水军第三师已经沿着邗沟南下,在江东方面尚未做出反应之前,占领了大江南岸的秣陵(今南京市区),这等于是在江东背后狠狠插了一刀。
目前,护民军第一镇、第二镇、第五镇,共计六万多主力,已经对在柴桑东边背靠鄱阳湖的周瑜所部,完成了战略包围。
孙策原本率领万余精锐,与会稽郡太守王朗率领的万余精锐,再加上一些地主豪强武装,共计三万多人,向鄱阳湖而来。
此时,很有可能会调转兵锋,去进攻占据大江南岸秣陵的水军第三师。
如此一来,江东之兵,就会被我军大迂回的作战战略分割,覆灭是迟早的事!”
最后,郭嘉将话题转向河北:“大汉天子刘协在六月底抵达邺城,七月初一改年号为建安。
明发诏令,号召大汉境内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共同起兵剿灭我太平民团。
还给出条件,允许大汉各地自行选举县、乡官吏,朝廷只任命州郡以上官吏,这实质上,已经和周朝的分封制差不多了。”
听了郭嘉的介绍,贾诩尚能猜到其中关键,段煨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按照郭嘉所说,江东目前集结的六万兵力,很快就会被聚集在长江沿岸的护民军消灭。
至此,如果关中的李傕、郭汜再率部投降,按照贾诩的设想去攻打凉州,那么这天下,除了黄河以北、以及西南方向的四川,其他地方就都归杨都督麾下的太平民团了!
那大汉天子在杨都督面前,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拨开迷雾,看清了杨都督的实力后,段煨对杨平的敬畏已深入骨髓。
说话间,杨平战车顶棚上挂着的铜铃被拉响,有士兵通过传声筒禀报:“都督,大河对岸,有一队骑兵正在过浮桥向西岸而来。”
杨平起身,郭嘉则像服务员一样,将车后部挂在车厢一侧的折叠梯固定好。
只见车厢后部的合金顶棚,直接像城门一样向两侧打开,杨平率先顺着车内的梯子爬了上去,其他人也纷纷好奇地跟着爬了上去。
上到车顶,众人看到,杨平的战车顶端最前方放着一个平放的大鼓,看那大鼓的架子,作战时应该是可以竖起来的。
让段煨等人更为惊讶的是,他们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