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要命的是,轻装前进,他们每人只带了一块富含麻黄碱的神力饼干,以及装了一竹筒一斤的凉白开。
6月23日仍然是个大晴天,还没走上多久,这些人已经喝光了竹筒里的水。
行进到上午十来点时,太阳毒辣到极致,而富含麻黄碱的饼干的兴奋作用已经过去,这五六十人,个个双腿如灌铅一般。
好在,他们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村庄,正冒着炊烟(东汉时期吃两顿饭,早餐应该是在十点左右)。
有了村庄就好办了。一行人相互搀扶着来到了这个山脚下的小村庄,村庄人口不多,看屋舍大概也就三四十户。
一行人刚刚抵达村口,村庄内就响起了杂乱的报警声:“贼兵来了,贼兵来了!”
一阵兵荒马乱后,等杨冲带着勉强列着队形的几十人来到村口,发现家家户户房门紧闭,倒是有一个看上去还算健壮的老者站在村口,见到杨冲等人,哆哆嗦嗦地说道:
“这位将军,村中已无壮丁可供军中使用,还请将军饶了我等吧。”
这话听得杨冲莫名其妙,问清楚前因后果后,杨冲不禁怒骂一声:“这该死的陈纪!”
原来,袁术的谋士韩胤来到寿春城以后,便向九江郡太守陈纪提议,要联合治下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以最大可能多抽调兵员,以阻挡妖人杨平麾下的护民军。
刚开始,陈纪只是命令治下的各地豪强收拢自家的私兵,但是随着袁术死讯的传来,陈纪便命令治下各县,迅速招募青壮准备御敌,于是就有了拉壮丁的做法。
杨冲等人来到的这个小山村,前几日刚刚被县里抽调了30名壮丁,几乎把各户家中的壮劳力都拉走了,见到杨冲等人,还以为又要来抽丁。
问清楚缘由之后,杨冲表示:“我们是太平民团杨都督治下的护民军……”
他一阵解释,说护民军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保境安民等等。
他这位中队长的口才肯定当不了司马,但说得倒也情真意切。那位村长倒也听懂了,只是不敢相信。
不过说了这么久,杨冲终于说到了正题,意思是问老者村中可有水井,他们想打些井水解解渴,随后便会向南而去,不做打扰。
这位村长一听,说道:“你要打水啊,那没事,我们村里倒是还有水井,今年又不是什么大旱之年,井中水量充足。”
于是,杨冲命令手下进行整顿,只让一名小队长带着6名兵士,把大家装水的竹筒带过去打水,再出来。
杨冲深知护民军的纪律,坚决不得扰民,就让手下这几十人在村头的大槐树下暂且休息,然后大家收拢了一下手中的资源。
因为杨平治下用的是粮票、布票,不用铜钱交易,他们这些出战的士兵身上根本没有铜钱,若想从村民手中得到一些食物补充一下,那也是没办法。
最终,杨冲不得不从自己的内衬里拿出一块黄金做的护身符,走到那位村长面前,郑重地说道:
“此符,乃是两个月前我立功之后,我所在县中长官为我说媒,我妻子的陪嫁之物。
如今典当于你处,且用此物给我等准备一些饭食。
此战过后,若我还活着,定当前来赎回此符。”
那村长一听,都吓傻了,赶忙跪地说道:“这位将军,如何使得?如何使得!
些许饭食,我等提供便是,无须用此物抵押。”
但杨冲脸色一变,直接将这个金灿灿的护身符塞到这位村长手中,说道:
“我们护民军、杨都督有令,我护民军士兵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所有交易必须公平、公正,若有违反,军法不饶!
老丈莫要为难我,快些与我等准备些饭食。
刚刚我等已经看见村中升起炊烟,想必此时定有餐食。”
那村长这才哆哆嗦嗦地接过这个金色的护身符,让杨冲等人稍等,挨家挨户地敲响房门,告知他们把家中做好的餐饭先搬到村口,让这些军爷们享用。
这老头儿在村中应该挺有威信,不多时,各家便提着陶罐,有的还拿了些碗筷,向村头走来。
话说,杨平的护民军饭食相当好,一天吃三顿不说,有粥有馒头有咸菜,
而汉朝末年的百姓们只能喝粥,淮南地区多是大米,所以这五六十人,就呼噜呼噜地喝上两碗或稠或稀的白米粥。
在检查了自己的竹筒里都装满了井水之后,随着杨冲一声令下,50多人迅速列出了三列横队。
杨冲对着收拾陶罐、碗筷的村民们拱手说道:“诸位乡亲,在下是护民军车骑第二师中队长杨冲,急行军期间掉了队,打扰乡亲们,是我等不是。
只是我等手中无铜钱,就以我妻子陪嫁之护身符暂作抵押,等此战结束后,定来偿还餐食费用。
今日一饭之恩,我等必当谨记,在此谢过诸位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