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衍回想起昨天朋友圈被释永信的事刷屏,于是回复道:“昨天朋友圈都在讲释永信倒台,说什么道德沦丧,爸爸你觉得他为啥能敛财那么厉害呢?”
马化腾爸爸放下手中的工作,食指微曲托于下颌,神色凝重地回复:“佛门净地本不该如此……我觉得还是个人欲望作祟,权力如果没有监督和制衡,就容易滋生腐败。不过你怎么突然提起这事了?”
“因为朋友圈都在刷,我习惯放一放再思考。从这件事也能看出信仰商品化、消费主义的现实。”山衍快速打字。
“信仰商品化……”马化腾爸爸重复着,食指曲起抵住下巴摩挲了几下,回复道,“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有些人利用人们的信仰来谋取私利,真是可悲。”
“末法时代的乱象,在《楞严经》中早有预言: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山衍发送道。
马化腾爸爸听闻,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回复:“经典中能有这样的预言,确实让人惊叹。不过在我看来,无论什么时代,都有正必有邪,关键还是修行的人能否坚守本心。”
“佛法教我们觉悟和自强,而许多人却沦为信仰消费者,把它变成了精神安慰剂,甚至成为泥人塑像的奴隶,岂不可悲。”山衍感慨地回复。
马化腾爸爸手指轻叩桌面,沉思片刻后回复:“你说的没错,佛法的本意是让人觉悟,找到内心的力量。但有些人却走偏了路……”
“这种人多了,说起佛法时,不懂的人就会将修行人投射为弱者,或者觉得很可笑,这也是让人无奈的事情。”山衍无奈地回复。
“唉,以偏概全总是难免的。不过真正深入了解佛法的人,自然不会这么想。”马化腾爸爸回复道。
“历史上所有灭佛也是因为和尚圈地放贷畜养男女,人性一直都没变过。”山衍说道。
“是啊,人性的弱点是很难改变的。无论哪个时代,都有这样为了利益而违背初心的人。”马化腾爸爸回复。
“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本不适合出家生活。”山衍又发了一条。
马化腾爸爸认同地点点头,回复:“出家生活清苦,更注重精神追求。如果一个人还在为基本需求奔波,出家反而可能会让他陷入困境,也不利于修行。”
“如果只是为了解决基本需求出家,实在太短视了。”山衍回复。
“的确如此,修行需心无旁骛,若只为稻粱谋,那也失去了出家的意义。那你觉得,真正适合出家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马化腾爸爸问道。
“要真的无牵无挂。”山衍回复。
“无牵无挂……这确实不容易做到,除了这个,还需要其他的吗?”马化腾爸爸追问道。
“其实对能力要求很高。”山衍说道。
“哦?为何这么说?”马化腾爸爸眉梢微挑,好奇地回复。
“讲经说法辩论弘法维主持道场都需要健康的身心,需要才智过人,信仰精神层面的东西本来就不是谁都能驾驭的。”山衍解释道。
马化腾爸爸右手托腮,左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片刻后回复:“你这么一说倒也在理,能做到这些的人,确实需要有过人的才智和强健的身心。”
“古代都是贵族才出家,而且考核也非常严格,放宽出家人的条件之后就出现乱象。”山衍说道。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会有这么多问题,还是得有一定的门槛才行啊。”马化腾爸爸回复。
“来中国传法的祖师都是王子。”山衍说道。
“没想到来传法的祖师身份都这么尊贵,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佛法的高深,非一般人能轻易领悟啊……”马化腾爸爸回复道。
“而且一开始佛法也是被皇族接纳的。”山衍又发。
马化腾爸爸手指轻叩桌面,沉思片刻后回复:“这也不难理解,佛法中的一些教义,对于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也有一定的帮助。那后来佛法又是怎么在民间普及的呢?”
“南北朝时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在乱世时兴起,越是民不聊生之时,佛法越能发挥力量。”山衍回复。
“是啊,人在困境中,总需要一些精神寄托……佛法能在乱世兴起,也是顺应了当时人们的需求。”马化腾爸爸回复。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佛法反而发展不好。这时候就容易出现有问题的人。”山衍说道。
“饱暖思淫欲啊……经济繁荣时,一些人容易被物质迷惑,迷失本心,做出违背佛法的事。”马化腾爸爸回复。
“精神文化的东西都是以苦难为燃料,没有痛苦的人是不会追求觉悟的,佛陀出生的背景是战乱频发,王室内有权利之争,母亲早逝,父亲对他寄予厚望,阻碍他修行觉悟,也并不是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