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如今更常被称为“太平指挥官”——正站在空间中央的悬浮平台上,她的身影与周围流动的星海数据融为一体,神情凝重却不失冷静。她转过身,眼中映出梅小E刚刚稳定下来的身影。
“你回来了,比预期更快。”太平的声音清澈而沉稳,直接切入主题。“奥尔特云边缘的‘视野’号前哨站,在七十三分钟前捕捉到一组极其异常的时空扰动。不是引力波,不是已知的任何一种宇宙现象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信号。”
她挥手间,球形空间的星图迅速放大、聚焦,将视角拉至太阳系最寒冷的边疆——奥尔特云。一个黯淡的模拟太阳悬在远方,无数冰封星体如同沉默的墓碑漂浮在永恒的黑暗中。就在这片虚无之地,一组复杂的、不断扩散的涟漪状波纹被高亮标注出来,它们并非规则的圆形,而是呈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蕴含某种智能规律的几何分形。
“涟漪的源头无法精确定位,似乎本身就在不断跃迁。”太平解释道,“更关键的是,其能量频谱分析显示,它与我们数据库中记载的、数百万年前可能存在于太阳系的某个远古星际文明——我们暂称其为‘观察者’——留下的微遗迹信号,有不足万分之一的相似性,但复杂和先进程度远超我们的理解。
梅小E凝视着那不断变幻的时空涟漪,他并未感到恐惧,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共鸣。通过魔腰带,他能“感知”到那片区域的空间结构正在被一种温和却无法抗拒的方式“拨动”,就像有人用手指轻轻划过平静的水面。这种拨动并非毁灭性的,更像是一种……试探,或者说,一种询问。
“守衡AI怎么说?”梅小E问道,他注意到代表AI“守衡”的淡蓝色光流正在数据星海中快速穿梭、计算。
“守衡的初步结论是,该现象具有高度指向性,目标明确是太阳系,特别是内行星区域的人类活动区。”太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迫感,“它并非自然产生,其背后极可能存在我们无法想象的智能体。更令人不安的是,涟漪的强度正在以指数级增长,按照这个趋势,七十二小时内,其效应将足以干扰到木星轨道内的量子通信网络,甚至可能影响般若熔炉核心的稳定性。”
般若熔炉是人类“涌现式大同”的基石,若其稳定性受到挑战,整个建立在能量与物质动态流通上的文明体系将面临崩溃的风险。这不再是遥远的观测问题,而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
“我们需要理解它,”梅小E沉声道,“而不是仅仅准备对抗它。女王曾言,‘道法自然’。这外来的‘涟漪’,无论其源头是何等存在,它也是这宇宙‘自然’的一部分。它的出现,或许正是对我们文明形态的一次……检验。”
太平微微颔首:“这也是我紧急召你回来的原因。你的‘视角’,你通过魔腰带对能量流动和宇宙平衡的直觉,可能是我们理解甚至应对这次事件的关键。联邦内部已经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主张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防御系统,向涟漪源头发送警告信号,甚至准备动用熔炉的‘创世’权限进行空间隔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在完全不了解对方意图的情况下,任何激进举动都可能引发灾难性误解。”
梅小E闭上双眼,意念与魔腰带深度连接。他不再是用眼睛去看星图,而是让自己的意识沿着那无形的时空涟漪逆向延伸,试图捕捉其背后的“意图”。他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一幅幅模糊却宏大的景象:星辰的生灭,文明的兴衰,能量在宇宙尺度上的潮汐般的涨落……一种超越人类理解范畴的、冰冷而古老的韵律。
“我感觉到……它不是恶意,”梅小E缓缓睁开眼,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但也绝非善意。它更像是一种……机制,一种宇宙尺度下的平衡机制。我们的‘涌现式大同’,利用熔炉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太阳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式,这种改变所产生的‘信息印记’,可能触发了某种古老的‘协议’。”
“‘协议’?”太平追问。
“就像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当某一物种过度繁衍或行为模式发生剧变,自然会有限制因素出现。”梅小E借用他刚刚在非洲草原的感悟,“这个‘涟漪’,或许就是宇宙对文明发展超出某个阈值时的‘平衡反馈’。它不是在攻击我们,而是在‘询问’我们的资格——我们是否有能力驾驭我们所掌握的力量,我们建立的文明是否具备在更宏大宇宙背景下持续存在的‘韧性’。”
就在这时,观测数据突然更新。时空涟漪的核心区域,能量读数发生了剧烈变化,不再是温和的波动,而是开始凝聚,形成了一个短暂存在的、结构极其复杂的能量实体——一个由纯粹几何光纹构成的、不断旋转的十二面体。它存在了不到零点一秒,却向整个太阳系广播了一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