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段信息并非语言,而是一系列高度压缩的数学公式、物理常数演变序列,以及……一段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的内容,让所有解码人员目瞪口呆:它精确复现了人类历史上数次因资源争夺而引发的全球性冲突场景,从核爆的闪光到生态崩溃的惨状,再到旧时代网络世界中信息茧房和群体对立的恶性循环,最后却戛然而止,切换到了如今太阳系内各星球间能量和谐流通、协同开拓的景象。信息的最后,是一个简单的、不断重复的质询性符号,通过宇宙基础常数表达出来,其含义被“守衡”AI解读为:
【模式变更确认?可持续性证明?】
指挥中心一片寂静。对方不仅感知到了人类的存在,更洞悉了人类文明从挣扎到新生的整个历程!这个未知的存在,是在要求人类证明,当前这种“涌现式大同”模式,并非昙花一现的偶然,而是真正可持续的、成熟的文明形态。
“它要我们证明自己……”太平喃喃道。
证明?如何向一个可能远超人类理解的存在证明一个文明的“可持续性”?展示科技?那在对方眼中或许只是玩具。展示武力?更是无异于蝼蚁撼树。
梅小E却眼前一亮:“我明白了。它要的不是静态的展示,而是动态的响应。就像草原生态系统,其平衡不是靠某种最强生物的统治,而是靠所有物种相互依存、能量循环不息的动态过程来证明的。这个‘涟漪’,这个‘协议’,是在测试我们文明网络的‘流动性’和‘韧性’。
他转向太平,眼神坚定:“指挥官,我请求授权,不以对抗方式,而是以我们‘大同’之道的核心——引导能量流通、促进协同创造的方式,来回应这次质询。”
太平凝视着梅小E,又看向星图中那个仍在扩散的、充满未知的涟漪,深吸一口气:“你需要什么?”
“我需要调动般若熔炉的部分‘创世种子’能量流,但不是用于防御或攻击。我需要‘守衡’AI的全力配合,重新优化整个太阳系内的能量分配网络,不是收缩,而是……适度扩张,展现出我们系统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弹性和创造力。”梅小E快速说道,“同时,向太阳系所有殖民地和科研站广播这次事件的全部信息,邀请所有公民,不是被动等待救援,而是主动参与到这次‘回应’中来——用他们正在进行的创造性工作,用整个文明网络的活跃度,来共同证明我们的‘可持续性’。”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冒险的计划。它依赖于整个文明每一个个体的自觉与协作,而非少数精英或强大武器。
太平沉默了数秒,最终重重点头:“批准。联邦将全力支持你。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此次‘平衡试炼’的特使。”
命令下达,整个太阳系人类网络被激活。信息通过量子网络瞬间传遍每一个角落:从地球的生态都市到月球的静海基地,从火星的建造工地到木星的能量采集站,乃至柯伊伯带的科研前哨。没有恐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使命感。
在梅小E的引导和“守衡”AI的精密调度下,般若熔炉的能量流没有像某些人建议的那样加固内环防御,而是如同一条被唤醒的光之巨龙,更加灵动地穿梭于各星球之间。火星奥林匹斯山下的穹顶城市建设速度陡然加快,新的生态圈在熔炉能量和殖民者智慧的结合下加速成型;木星轨道上的能量采集站调整了角度,并非抽取更多能量,而是以一种更高效、更优雅的方式在磁场中“舞蹈”,将部分能量转而用于支持更偏远星域的观测站;甚至在地球上,无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分布式网络贡献自己的算力或创意,优化本地能源使用,减少熵增,以实际行动展现文明个体的觉悟。
梅小E本人则再次启动魔腰带,并非进行空间跳跃,而是将自身作为一个临时的、强大的能量协调节点。他悬浮在“观星殿”中央,意念与熔炉能量流、与“守衡”AI、乃至与千千万万公民的积极意志连接在一起。他感受到的不是混乱与恐惧,而是一种磅礴的、有序的、充满生机的能量流动图景。整个太阳系人类文明,在这一刻,仿佛一个巨大的、高度协调的生命体,对外部刺激做出了充满智慧的响应。
时空涟漪的强度仍在增加,甚至开始引起局部空间结构的轻微扭曲。木星轨道附近的量子通信出现了片刻的延迟,般若熔炉的核心读数也出现了波动。但每一次波动,都被整个网络动态调整后的新平衡所吸收、化解。系统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在压力下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创造力。一种由无数个体微贡献汇聚而成的文明级“韧性”,清晰地体现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预言的七十二小时临界点到来时,那不断扩张、强化的时空涟漪,突然停止了增长。
紧接着,在所有监测设备的注视下,那复杂的几何波纹开始向内收敛,如同潮水般退去。在涟漪彻底消失的前一刻,那个短暂的十二面体光影再次出现,这次它没有广播复杂信息,只是发送了一段极其简洁的、由宇宙常数构成的反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