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晋阳公主拿起那盏铜灯,火光在她清澈的眸子里跳动:"看见了吗?这灯里也有你们大食商人贡献的橄榄油。"她轻轻将灯放在俘虏枕边,"文明之光,本该彼此照亮。"
---
一个月后,木鹿城彻底变了模样。长明灯台正式点亮那日,来自周边三十六城的代表齐聚广场。最引人注目的是,程务挺竟允许哈立德戴着镣铐出席——这位昔日总督如今成了最好的活广告。
"诸位请看。"阿蛮用七种语言轮流解释,"这灯台第一层是学堂,第二层是医馆,顶层才是明灯。"他指着正在发放的麦种,"这些拂菻麦,明年会让你们的粮仓堆满。"
突然,一个粟特商人惊呼出声:"那...那是?!"
人群齐刷刷望向西边。地平线上,一支庞大的驼队正缓缓而来。驼背上飘扬的,赫然是大唐的日月旗!
"是陛下的使团!"程务挺激动得单膝跪地。
使团带来的不仅是诏书,更有三百车粮食、药材和农具。为首的钦差展开黄绢,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置波斯都护府,以程务挺为都护,统辖呼罗珊..."
诏书还没念完,更大的惊喜降临了——驼队最后方,十名壮汉抬着个巨型琉璃柜。柜中金黄的麦穗堆成小山,顶上插着块木牌:"陇西试验田产,亩产六石二斗"。
"这不可能!"哈立德突然挣脱看守冲上前,"呼罗珊最肥沃的土地也..."
钦差微笑着打开琉璃柜,取出把麦穗塞进大食人手中:"这是改良过的拂菻麦,陛下命名为'贞观穗'。"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部落首领们争先恐后地挤上前,有人甚至开始撕扯自己的衣袍要当信物——他们都想最先得到这种神奇的种子。
阿蛮站在灯台高处,望着这一幕微笑。他注意到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正悄悄离开人群,看方向是往吐蕃而去。
"传令逻些城。"他低声嘱咐亲信,"就说鱼要上钩了。"
---
当夜,木鹿城举行了盛大的灯火庆典。新建的灯台顶层,晋阳公主正在施针救治最后一个眼疾患者。当这个十岁的基督徒女孩重见光明时,她的第一句话是:"天使的灯...是彩色的!"
程务挺在庆功宴上喝得酩酊大醉,抱着阿蛮的肩膀嘟囔:"老子打了一辈子仗...第一次...嗝...打赢了还被人送花..."
阿蛮笑着望向窗外。月光下,长明灯台的光芒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更远处,隐约可见点点火光正向四面八方延伸——那是各部落使者带着麦种和消息返回家乡。
"将军,这才刚刚开始。"他轻声道,"陛下要的不是一座灯塔,而是整片星海。"
突然,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亲兵送来逻些城的飞鸽传书,只有寥寥数字:"噶尔氏集结,欲劫麦种。"
阿蛮不惊反笑。他取出特制的金粉墨水,在回信上写下:"按陛下丙号预案,引蛇出洞。"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将作监内,李承乾正凝视着新制成的《万国长明图》。图上,从木鹿城到逻些城之间,被他用朱笔画了条醒目的红线。
"陛下,刘仁轨将军捷报到了!"马周兴冲冲闯入,"波斯湾已在我军掌控!"
皇帝却指向地图上的吐蕃:"告诉程务挺,明年春天,朕要看到逻些城外的试验田里,种满从呼罗珊带回的'贞观穗'。"
窗外,终南山上的银杏树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一片金叶飘进窗棂,正好落在吐蕃的位置上,宛如天然的朱批。
(本章完,约3200字)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