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开局被闯贼俘虏,我朱慈烺不服! > 第180章 粮草告急

第180章 粮草告急(1/2)

    德州大捷的消息传回济宁,全城为之震惊,明军已经许久没有取得过如此重大的胜利了,更何况对手是强悍的清军。

    自崇祯二年起,皇太极率十万大军从喜峰口入侵劫掠,清军六次入境,如入无人之境,接连攻占城池,掠夺了大量财物与人口。

    面对清军,明军往往是败多胜少,只能灰头土脸地跟在清军后面收拾残局,再加上清军刻意的宣传,这些年来,人们心中逐渐形成了“清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固有印象。

    而德州保卫战,作为朱慈烺就任兵马大元帅后的首场战役,首战告捷,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无疑极大地增强了所有人的信心。

    “全凭殿下高瞻远瞩,提前在部署,才能有如此大捷,殿下英明神武,有昔日太祖、成祖之姿呀!”

    太白楼的议事堂内,赞许恭贺声不断,王永吉等人纷纷向朱慈烺恭贺赞扬,纵使知道是别人在拍马屁,但是听的还是非常舒服。

    德州能取得那么大的胜利,朱慈烺也是非常意外,他也做好了决堤黄河,退到黄河以南的心理准备,没想到竟然打赢了。

    得知清军来犯之后,吴三桂已经带领亲兵营和一万士兵,前往济南坐镇,并且开始部署黄河防线,准备应对清军。

    “殿下,李岩和吴三桂出征之时,共带走了三百万斤粮食,现在城内存粮已不足半月,春麦收割还得一个月之多,粮草之事还需早日谋划呀!”

    这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欢悦的气氛,方岳贡将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提了出来,众人瞬间被拉回了现实之中。

    李岩和吴三桂出发之时,朱慈烺便批准了两军携带一个月的口粮,按每人一天五斤计算,一万人每天消耗五万斤,一个月就是一百万十万斤粮食。

    因为德州处于前线,李岩也是携带了一个月的粮,对于两支军队来说,都是保底的粮,吴三桂到了济南,还得继续征收。

    现在城外的京营士兵,还有四万多人,就算说只军营用粮,一个月就需要六百万斤粮食,目前控制的各地州府根本指望不上。

    一是朱慈烺不允许在强行征粮,而是各地州府还得安置南下的难民,不向大元帅府要粮就是好事。

    现在城内余粮还有三百多万斤,是远远撑不到麦收的时候了,目前这些粮食还是朱慈烺在鲁王府和各郡王府借出来的。

    见过朱慈烺之后,鲁王朱以海被赋予了联络宗室的任务,第一件事就是借粮,朱以海以山东第一藩之名,亲自前往各郡王府邸借粮,不仅仅是鲁王一系,离的近的,德藩和衡藩下属的郡王府也没逃脱。

    为了确保借粮顺利,朱慈烺派遣了一些大顺将官带着京营士兵,跟着朱以海四处借粮,效果颇丰,不到一个月,便筹措了一千万斤粮食。

    因为这些事,朱慈烺在山东宗室的口碑就变成差了起来,宗室之人暗自纷纷指责太子残暴,不顾宗室情谊,违背祖训。

    现在谁家有粮?自然是士绅和宗室,朱慈烺需要士绅维持各州府的稳定和收复工作,暂时不敢动士绅,所以就拿宗室开了刀

    反正这些宗室在这个天崩地裂的时代,毫无作为,原本历史上清军收取山东之后,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投降的也被押到京城给砍了。

    现在从宗室借来的粮草也快撑不住了,一旦缺粮,会酿成更大的危机,方岳贡作为太子身边第一辅臣,自然是十分上心。

    “现在粮食还有多少缺额?”朱慈烺问道。

    “前线还需要继续运粮,加上南下之民日益增多,臣估计,至少需一千万斤。”方岳贡小声道。

    “没问题,孤知道了,孤会尽快解决!”朱慈烺答应道。

    “殿下,恕臣之言,万万不可强征士绅之粮呀,目前各地士绅都在反顺复明,山东各州府,传檄就可安定,若是强制征粮,怕是……。”

    方岳贡说完,其它臣子也纷纷劝诫,强征宗室的粮食,是朱慈烺瞒着阁臣偷偷干的,等方岳贡等人反应过来之时,粮食已经一批批运到济宁了。

    朱慈烺拿顺军占据京城时,各勋贵官员的下场举例子,才堵住这些官员的嘴,现在他们害怕太子借粮尝到了甜头,在对各地士绅下手。

    “先前派人南下之时,孤已经向吴长喜安排了征粮工作,相信不久就会收到消息,江南之粮会重新运来,诸位安心便是。”朱慈烺安慰道。

    “唉,南堂之事,至今还没有消息传回,不知旨意送没送到南京?”

    现在济宁众人还没有收到南京方面传回的消息,对此很是担心,朱慈烺倒是无所谓,因为开始就没把希望放在南边。

    若真的一切顺利,唐王顺利接任监国,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失败,朱由崧继位,以朱慈烺目前的兵力,也不惧南堂。

    几个文官离开之后,朱慈烺回到了后堂,传来了李若琏,道:“事情调查的如何?”

    “回殿下,经过这些天的调查,情况基本属实,臣将其全部列出,请殿下过目!”

    李若琏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