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直击人性 > 第336章 农村的鸡毛蒜皮真要命

第336章 农村的鸡毛蒜皮真要命(2/2)

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闲话是从屠户的媳妇开始传的。她说看见寡妇大半夜送村医出门,两人还说了半天话。这话像丢进油锅里的火星,“噼里啪啦”就燃开了。

    有人说看见寡妇给村医缝过棉袄,有人说村医总往寡妇家跑,连最老实的放羊老汉都跟着点头:“怪不得她儿子长得像村医。”

    寡妇听见闲话时,正在河边洗衣服。手里的棒槌啪地掉在水里,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她的蓝布衫。她想去找人理论,脚刚迈出半步又缩了回来。在农村,寡妇的嘴永远辩不过长舌妇。她只能把眼泪咽进肚子里,加快手上的活计,好早点回家给儿子做饭。

    可闲话像藤蔓,越缠越紧。儿子在学校被同学骂“野种”,回家哭着问“我爹是谁”;寡妇去赶集,卖菜的都把烂菜往她篮子里塞;连村口的狗见了她,都要狂吠几声。

    最狠的是有人在她家门上贴了张纸,画着个女人和男人手拉手,下面写着“不要脸”。

    那天寡妇的儿子发了高烧,她去敲村医的门,村医刚开门,张屠户的媳妇就带着几个女人围过来,拍着手笑:“果然是一对。”

    村医的脸涨得通红,把寡妇往屋里拉,却被张屠户的媳妇一把推开:“别脏了你的地!”

    寡妇的儿子在里屋听见了,挣扎着爬起来,拿起桌上的药瓶就往外扔,正好砸在张屠户媳妇的额头上。血顺着她的脸往下流,她尖叫着扑上来要打孩子,被村医死死拦住。

    寡妇抱着儿子,看着眼前的混乱,突然放声大哭,哭声里混着多年的委屈,震得窗纸都在抖。

    后来村医带着寡妇去做了亲子鉴定,鉴定结果贴在村委会的墙上,红章盖得清清楚楚。

    张屠户的媳妇被男人扇了两耳光,提着鸡蛋去赔罪,却被寡妇拦在门外。

    再后来,寡妇带着儿子去了县城,临走时把钥匙留给了村医,让他帮忙照看房子。

    如今那间瓦房还锁着,院墙上的牵牛花爬得老高,遮住了曾经贴过污言秽语的地方。有人说在县城见过寡妇,她开了家小面馆,儿子在重点中学上学,成绩很好。

    村里人路过那间瓦房时,脚步总会放慢些,没人再提当年的闲话,只有风吹过院子时,像是谁在轻轻叹息。

    村主任选举那阵,村里的空气都带着火药味。老主任想连任,新候选人是个刚退伍的年轻人,两人明里暗里较劲,把全村人都卷了进去。

    老主任的手段是实惠。今天给李家送袋米,明天帮王家修修猪圈,后天在村口小卖部挂账,让村民随便拿。

    年轻人没那么多钱,只骑着辆旧自行车,挨家挨户听意见,笔记本上记满了修水渠、铺土路、建养老院……

    有户人家的男人在外地打工,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过活。老主任找上门,说能帮她男人在镇上找个活,条件是“选我”。

    女人犹豫了,她听年轻人说要修灌溉渠,自家的几亩地正好缺水。投票那天,她在票箱前站了很久,最终在选票上画了个圈,圈住了年轻人的名字。

    这事不知怎么被老主任知道了。没过三天,女人接到男人电话,说镇上的活黄了,老板还骂他“不懂事”。

    女人去找老主任理论,老主任坐在太师椅上抽着烟,说:“机会给过你,是你自己不抓。”

    女人回家后,看着两个饿得直哭的孩子,突然抱着孩子去了村委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老主任送的那袋米倒在了地上。

    选举结果出来,年轻人以两票优势胜出。老主任不服,到处说“选票作假”,还唆使自家侄子把村里的广播线剪了,让年轻人没法通知开会。

    年轻人没理会,带着愿意帮忙的村民,自己买了铁锹水泥,先修起了水渠。

    水渠修到一半,突然有人举报年轻人挪用公款。调查组来查了三天,没查出问题,却发现老主任前几年把扶贫款拿去给儿子买了车。老主任被撤了职,儿子的车也被没收了。

    那天调查组走的时候,年轻人正在渠边和村民一起抬石头,老主任远远地看着,突然走过去,拿起一块石头扔进渠里:“这渠底得铺厚点,不然经不住水泡。”

    如今水渠早就通了水,清清的水流进稻田时,能映出蓝天白云。年轻人在村里待了三年,修了路,建了养老院,然后就回了部队。

    有人说他提了干,有人说他转了业,不管怎样,村里人每次路过水渠,都会说起那个骑着旧自行车的年轻人,说他心里装着事。

    农村的日子,就像屋檐下的雨滴,一滴一滴砸在青石板上,看似轻柔,却能凿出深深的坑。那些宅基地的寸土之争,农田的半垄之抢,闲话的几句之伤,看似是鸡毛蒜皮,却连着一家人的脸面、饭碗和日子。它们像地里的蒺藜,不小心踩上去,就会扎得鲜血淋漓……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