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佛缘盛世耀明章 > 第193章 启动商潮与众筹,子墨的现代思维

第193章 启动商潮与众筹,子墨的现代思维(1/5)

    次日晨时,金色的阳光如同细碎的金箔,一点点爬上长安城巍峨的城墙。

    司隶衙门内,红漆廊柱上缠绕的青铜兽首吞口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檐角风铃叮咚作响,似在迎接一场关乎关中命运的盛会。

    司隶七郡各县官员身着玄色官服,头戴进贤冠,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晃;豪绅世家的代表们锦袍玉带,衣袂上绣着家族徽记;商贾们则穿着素色绸缎,眼神中透着精明与谨慎,一百二十八人齐聚在雕梁画栋的大厅内,交头接耳间,气氛略显凝重。

    子墨立于主位,月白色长袍上暗绣的云纹随着动作若隐若现。

    他抬手轻轻抚过案上泛黄的《司隶七郡税赋年册》,册页边缘已经卷起毛边,墨迹也有些许晕染,这是岁月与时光留下的痕迹。

    紧接着,他展开《关于司隶七郡经济改革和建设发展的若干规划和政策》,新纸张特有的墨香在空气中散开。

    “诸位请看,”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大厅内回荡,

    “洛阳近年商路崛起,而我司隶七郡因循守旧,致使商税锐减。”

    说着,他又援引工部舆图,指尖重重划过上面蛛网般的道路线条,

    “这些道路年久失修,粮货损耗竟达三成之多!……”

    话落,长安京兆尹林枫疾步上前,他官袍下摆还沾着清晨赶路时溅上的泥点。

    双手呈上近三年长安城商贸损耗数据与商户调研报告,更有厚厚一沓各地商户的上书,纸张边缘参差不齐,有些地方还残留着被泪水晕染的痕迹。

    “司隶大人所言极是,”

    他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

    “长安城仓储潮湿,去年一整批价值连城的丝帛尽数霉坏;市坊狭窄,驼队根本无法通行,大月氏商团因此转投洛阳!……”

    水利司河提谒者王景紧随其后,他的斗笠还滴着水珠,显然是刚从三河巡查归来。

    捧出的奏疏上沾着新鲜的泥渍,字迹被水浸得有些模糊。

    “黄河、渭河、泾河治理刻不容缓!”

    他展开一幅画满红圈的舆图,红圈处皆是决堤之处,

    “三河泛滥时,灾民扶老携幼涌入长安,城中米价三月暴涨七倍,饿殍遍野!……”

    当日上午的会议,主题全部是围绕司隶七郡的经济发展而展开。显然,子墨,林枫,王景三人唱起了主角。

    当日与会者,有司隶七郡四十八县县令、七位郡守,更兼四十八县豪绅代表,另有二十余家世家权贵、十几家大商贾之代表,合共一百二十八人,齐聚一堂,共商关中大事。

    子墨心中早有筹谋,待至午后,便要与众人共议两件攸关天下之要事:

    其一,长安旧城改造与商贸发展;

    其二,治理黄河、渭河、泾河所需资金、人力、物力之筹集。

    午后,司隶衙门议事厅内,烛火在精美的青铜烛台上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忽明忽暗。

    一百二十八名代表与部分特邀蕃王齐聚于此,厅内嘈杂声、议论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子墨立于主位,身姿挺拔如松,水利司河提谒者王景、长安京兆尹林枫、左冯诩朱中迟、右扶枫吕凯及属官南中英等,分坐两旁。

    特邀嘉宾广陵王刘荆、楚王刘英,则傍于子墨左右,二人龙行虎步,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威严。

    案上整齐码放着长安令杜衡提供的长安城旧志,纸张已经发脆,翻动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各种商路密报用朱砂标注着关键信息;

    还有一卷卷用朱砂批注的漕运账簿、税收明细帐册等,似在无声等待一场激烈论争。

    子墨摊开长安城全图,朱砂笔划过西市至东市、渭水码头的十里泥路,笔尖与羊皮纸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

    “诸位可知,若每月举办两场全国性集市,长安年贸易额将突破三万亿钱!”

    说罢,他抖开一卷西域诸国、波斯、乌恒通商条约,其上红笔圈出洛阳新增的十二条商路,

    “去年大月氏商团本欲在长安设分号,却因西市道路泥泞,货车轮轴深陷三日,最终转投洛阳。单此一事,我长安便少了五百万钱进项!”

    “什么?三万亿?这可是惊天的天量交易啊!”

    “每月举办两场交易盛会,长安城岂不成了大汉天下最大的交易市场!”

    “若每月办两次大型交易盛会,长安城怕是人满为患,各地商贩衣食住行,非得把旅店、饭堂挤破不可!”

    “可惜呀,五百万钱却因此而泡汤了!”

    众人议论纷纷,子墨之言,瞬间点燃众人兴奋之情。

    子墨抬眼望了望身旁的广陵王刘荆,随后抬起双手,示意众人安静。

    “诸位,本司隶特邀大汉广陵王刘荆王爷,担任每次交易会的组织者与规则制定者。

    刘荆王爷之威望与才能,诸位有目共睹,前几日举办的诗赋雅集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