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一十六、地龙入“海”(2/2)
只见地龙三号突然以近乎直角的方式连续改变方向五次,反应堆功率表在85%-95%之间平稳波动,没有丝毫异常。
“动力系统表现完美。”李建设盯着数据流赞叹道,“核反应堆的瞬时响应速度比模拟测试时还要快12%。”
万院长凑近屏幕:“现在测试钻头极限负载。”
林默立即执行命令。
监控画面中,地龙三号的钻头转速达到极限,特殊溶剂与超高温钻头配合,前方的岩层如热刀切黄油般被轻易穿透。
“在岩层中连续突破三千米的距离,钻头温度达到临界值。”监测员报告。
“测试主动冷却系统。”
林默按下控制面板上的蓝色按钮。
地龙三号飞船腹部的热交换装置开启,液态冷却剂在纳米管道中急速循环,三秒内,钻头温度下降到了绿色区域。
“继续推进。”李建设的声音带着兴奋,“测试紧急制动系统。”
林默突然切断动力输出,同时启动紧急停止装置,飞船尾部的岩钉猛地弹出,卡在周围的岩石里面。
这是为了防止飞船因为特殊地层突然掉落而专门设计的。
重达200吨的地龙三号在3秒内完全静止,而反应堆输出功率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核动力系统的稳定性令人惊叹。
“最后一项:模拟救援任务。”
地龙三号立即转向,以极限速度向模拟受损的地龙二号位置移动。
当接近目标时,飞船一侧的连接通道在辅助钻头的帮助下伸到地龙二号的侧面,与其紧急出口对接。
“全程耗时4分28秒,比预期快31%,地龙三号所有测试项目超额完成。”
“我们设计的方案没有问题,完全可以让几艘不同的地龙飞船同时进行钻地任务,这样也可以将地龙三号的性能发挥到极限。”
“所有操作员继续测试,等待极限后统一回收。”
“在三艘飞船全部完成整备和调整后,进行钻地测试,按照新的计划三艘在同一位置同时进行。”
“目标,深度地下五十公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