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而不忧福之来非己之所成故通而不矜
祸生非己虽祸而何忧福/生非我虽福而何恃也是故闲居而乐无
爲而治怡泊优/游而已
老子曰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以未得
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
欲者至以有者一身之精神未有者多方之/伎术今废已有之精神祈未得之方
术未得者未至所得者以忘不保得一之由/难追两失之悔故至人守其本不寻其末贵
得於内而/制於外也治未固於不乱而事爲治者必危
行未免於无非而急求名者必剉本固邦宁/行周不辱
故福莫大於无祸利莫大於不丧无祸之福/福之厚矣
无丧之利/利之大矣故物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唯无/祸福
则无/损益夫道不可以劝就利者而可以安神避
害道者不可诱以利无利则/无害故神自安道自来也故尝无祸不尝
有福尝无罪不尝有功无祸无福无罪/无功是谓大通道曰
芒芒昧昧从天之威与天同气无思虑也无
设储也道曰道君也芒昧谓道窈?不可得/见今但法天以虚爲身以无爲心不
虑而成不劳/而物积也来者不迎去者不将任其/自得人虽
东西南北独立中央身应物而无穷/道居中而独运故处衆
枉不失其直曲全/故大与天下并流不离其域至/气
流转眞/精常存不爲善不避丑遵天之道不爲始不
专己循天之理不豫谋不弃时与天爲期不
求得不辞福从天之则天无心不言而万物/生人无爲不谋而百
事/遂内无奇福外无奇祸故祸福不生焉有人
贼凡有福即有祸今祸/福已?孰爲人贼害故至德言同辂事同
福上下一心无岐道旁见者退之於邪开道
之於善而民向方矣偏见不足以化俗/正道而可以诱民
老子曰爲善即劝爲不善即观劝即生责观
即生患劝勉也观察也夫人爲善当日自勉/之有不善者察见己过则向方矣是
不免其爲善矣若以己爲善察求人之不善/而责之者则有患矣故劝爲善而不善矣
故道不可以进而求名可以退而修身故圣
人不以行求名不以知见求誉治随自然己
无所与进不饰智以求名退而修身以/自治推之自然岂希人誉也爲者
有不成求者有不得人有穷而道无通人有/求而
不得道无/爲而自周有智而无爲与无智同功有能而
无事与无能同德有智若无智有能若无能
道理达而人才灭矣夫至德内充人才外灭/者故有若无实若虚者
也人与道不两明人爱名即不用道道胜人
即名息道息人名章即危亡道须一致/事不两全
老子曰使信士分财不如定分而探筹何则
有心者之於平不如无心者也使廉士守财
不如闭户而全封以爲有欲者之於庶不如
无欲者也探筹絶疑於无心/庶士见待於有欲人举其疵则怨
监见其丑则自善贤者举过而思改/愚者自媒而爲善人能接
物而不与己则免於累矣先人後己/终身无咎
老子曰凡事人者非以寳币必以卑辞币单
而欲不厌君子不重寳币服以谦敬/人能行之乆而无厌也卑体免
辞论说而交不结约束誓盟约定而反先日
君子之交不假结约一言而定终身不易小/人之交要以担盟未盈旬时以违旧要也
是以君子不外饰仁义而内修道德内秉眞/淳外无
虚/饰修其境内之事尽其地方之广劝民守死
坚其城郭上下一心与之守社稷即爲民者
不伐无罪爲利者不攻难得此必全之道必
利之理与民同利民乐死之与民同心民共/守之求名者不贪滥爲利者不乖分
此圣王之道即社稷/共守郊境同固也
老子曰圣人不胜其心衆人不胜其欲心胜/则道
全欲胜/则心危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於性
外合於义循理而动不系於物者正气也推
於滋味淫於声色发於喜怒不顾後患者邪
气也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
起一废故圣人损欲而从性目好色耳好声
鼻好香口好味合而说之不离利害嗜欲也
耳目鼻口不知所欲皆心爲之制各得其所
由此观之欲不可胜亦明矣六情所欲一心/爲制气正於中
则欲不害性心邪於外则僞已惑眞故知邪/正在我与夺因心且一心自正羣物何累也
老子曰治身养性者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
便动静内在己者得善不/外求而邪气无由入饰
其外伤其内扶其情者害其神见其文者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