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尧舜信不疑矣
夫有形者生於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
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解曰昭昭生於??有伦生於无形万物
皆天地之化生也天地虽能生万物犹未
离于有形也既已有形则不能无自而生
如亦有生则知其安所从生哉莫知其所
自生则谓有形生於无形亦不信矣盖天
地爲有中之最巨而难终难穷者也不可
谓其无所从生也莫能睹其所自生也能
即我之一身而穷其生生之理则天地与
我并生尔又奚爲而不可知哉虽然太初
之无不可以言论也所可言者有而未形
者尔故自有太易而下明其序焉所谓太
易太初太始太素果何物哉亦以夫道之
自无生有者因其生出之序拟诸形容而
强爲之名尔
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
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
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
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
易也易无形畔
解曰太者大之甚言也形名而降不足以
拟其大故以太名之易者变通不穷之谓
也故於其未见气则名之太易万物同乎
太初而後各有初有初矣而未形故以气
之始爲太初万物成象於天而成形於地
始之爲字从女从合胎而女可知也胎者
形之始也故以形之始者爲太始到於素
则在色爲未受采虽可名以素而色未着
焉故谓之太素而以质之始者名之气形
质之始虽具而其序可拟其道犹未判也
爲天爲地爲圣爲物同乎素朴而未离是
爲浑沦也形形而无有安可视而循声声
而无闻安可听而知虽然气形质之始即
具则其去太易也远矣然犹浑沦而未离
於易故虽不可名之太易犹曰易也
易变而爲一一变而爲七七变而爲九九变
者宄也乃复变而爲一
解曰一者水之生数七者火之成数精神
旣具火腾水降坎离交济万化由是而显
矣七又变而爲九而万物之变尽矣九天
数之穷也穷则变故复变而爲一数变无
穷如环之循此天地造化之至理也於水
言生数於火言成数水物生之方火物盛
之方且火之生数爲次二二不能变故也
老君德经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盖
言水一而火二次之精具而神从之天肇
一於北地耦二於南人成位乎三三才具
而万象分矣老君言物之生列子言物之
变其数虽不同莫不自一以始而资水火
之用也由是知圣人之教一出焉一入焉
互明於道而已矣
一者形变之始也
解曰一之爲数虽离於道而未耦於物故
一爲形变之始天一生水精所舍也人之
生天一在藏本立始也万物之化生皆本
於天地含精此一所以爲形变之始庄子
谓通於一而万事毕非以其达形变之始
而然欤
清轻者上爲天浊重者下爲地冲和气者爲
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解曰天得一而积气故清轻而覆物地得
一而积块故浊重而载物肃肃出乎天赫
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冲和气者爲人
万物之化生均於得一而不能无待於生
生化化故必天地含精而後万物化生不
曰生化而曰化生则化已而复生以言生
化之无穷也夫人之与物均禀阴阳之和
以成若生载若形特言冲和气爲人者有
生虽均而万物之生则有飞潜动植之异
类羽鳞介倮之异属其於阴阳不能无偏
系也则冲和气者唯人而已
子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
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
所宜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
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
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
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圣人之教非仁则义
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
所位者也
解曰论天地圣人之道则无不该也无不
徧也语天地圣人之用则既已降本流末
囿於形变之中而各有所职矣故天能天
而不能地地能地而不能天圣宜通而有
所否物宜否而有所通以阴阳求天道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