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西华法师成玄英?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至造极之名也淳古圣人运智虚妙虽
复和光混俗而智则无知动不乖寂常眞
妙本所至之义列在下文也
恶乎至
?假设疑问於何而造极耶
有以爲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注此忘天地遗万物外不察乎宇宙内不
觉其一身故能旷然无累与物俱往而无
所不应也
?未始犹未曾世所有法悉皆非有唯物
与我内外咸空四句皆非荡然虚静理尽
於此不复可加答於前问意以明至极者
也
其次以爲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
注虽未都忘犹能忘其彼此
?初学大贤邻乎圣境虽复见空有之异
而未曾封执
其次以爲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注虽未能忘彼此犹能忘彼此之是非也
?通欲难除滞物之情已有别惑易遣是
非之见犹忘也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注无是非乃全也
?夫有非有是流俗之鄙情无是无非达
人之通鉴故知彼我彰而至道隐是非息
而妙理全矣
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注道亏则情有所偏而爱有所成未能忘
爱释私玄同彼我也
?虚玄之道既以亏损爱染之情於是乎
成着矣
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
注有之与无斯不能知乃至
?果决定也夫道无增减物有亏成是以
物爱既成谓道爲损而道实无亏也故假
设论端以明其义有无既不决定亏成理
非实録
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
氏之不鼓琴也
注夫声不可胜举也故吹管操弦虽有繁
手遗声多矣而执龠呜弦者欲以彰声也
彰声而声遗不彰声而声全故欲成而亏
之者昭文之鼓琴也不成而无亏者昭文
之不鼓琴也
?姓昭名文古之善鼓琴者也夫昭氏鼓
琴虽云巧妙而鼓商则丧角挥宫则失徵
未若置而不鼓则五音自全亦由有成有
亏存情所以乖道无成无亏忘智所以合
眞者也
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
也三子之知几乎
注几尽也夫三子者皆欲辩非己所明以
明之故知尽虑穷形劳神倦或枝策假寐
或据梧而瞑
?师旷字子野晋平公乐师甚知音律支
柱也策打鼓枝也亦言击节枝也梧琴也
今谓不尔昭文己能鼓琴何容二人共同
一伎况检典籍无惠子善琴之文而言据
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说犹隐几者
也几尽也昭文善能鼓琴师旷妙知音律
惠施好谈名理而三子之性禀自天然各
以己能明示於世世既不悟己又疲怠遂
使柱策假寐以复凭几而瞑三好之能咸
尽於此
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注赖其盛故能乆不尔早困也
?惠施之徒皆少年盛壮故能运载形智
至于衰末之年是非少盛乆当困苦也
唯其好之也以异於彼
注言此三子唯不好其所明自以殊於衆
人
?三子各以已之所好耽而翫之方欲矜
其所能独异於物
其好之也欲以明之
注明示衆人欲使同乎我之所好
?所以疲倦形神好之不已者欲将己之
道术明示衆人也
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
注是犹对牛鼔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
术终於昧然也
?彼衆人也所明道术也白即公孙龙守
白马论也姓公孙名龙赵人当六国时弟
子孔穿之徒坚执此论横行天下服衆人
之口不服衆人之心言物禀性不同所好
各异故知三子道异非衆人所明非明而
强示之彼此终成暗昧亦何异乎坚执守
白之论眩惑世间虽宏辩如流终有言而
无理也
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
注昭文之子又乃终文之绪亦卒不成
?纶绪也言昭又之子亦乃荷其父业终
其纶绪卒其年命竟无所成况在他人如
何放哉
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
注此三子虽求明於彼彼竟不明所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