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 第510章 齐家与治国

第510章 齐家与治国(1/2)

    嘉靖三十四年,冬末初春,北京。

    寅时三刻,京城还沉浸在一片寂静的黑暗与寒意中。

    靖海伯府的主卧内却已亮起了温暖的烛光。

    陈恪生物钟极准,无需仆人呼唤便已醒来。

    他动作轻柔地起身,生怕惊扰了身旁仍在熟睡的妻子常乐和睡在床边小摇床里、裹得像个蚕宝宝似的儿子陈忱。

    他披上常乐前一晚就为他备好的厚实棉袍,走到小床边,借着微弱烛光看了看儿子红扑扑的睡颜,小家伙呼吸均匀,嘴角还带着一丝甜甜的笑意,不知在做什么好梦。

    陈恪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俯身极轻地抚摸了儿子的额头。

    尽管他动作很轻,常乐还是醒了。

    她睡眠本就浅,尤其是有了忱儿之后。

    她拥被坐起,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柔软:“恪哥哥,这么早?今日不是朔望大朝,不必入宫吧?”

    “嗯,今日无大朝,但辰时约了高公在兵部值房议事,核查九边今冬的粮饷、炭柴、棉衣发放情况,容不得耽搁。之后还得去火药局一趟,杨仲芳昨日递来条子,新配比的颗粒火药在压制时出了点问题,得去看看。”陈恪一边低声说着,一边自己系着袍带。

    常乐闻言立刻下床,取过他的中衣:“虽是公务,也别忘了孙太医的叮嘱,旧伤遇寒易痛,定要穿戴暖和。阿大可在外面候着了?”她熟练地帮陈恪整理内衫,又取来暖炉上温着的热帕子让他敷脸醒神。

    “候着了。你放心,如今我这身子,比受伤前还结实些。”陈恪笑着宽慰她,享受着妻子细致的照料。

    简单梳洗后,他换上常乐递来的绯色服袍,虽非朝会,但去部衙公干,仪容亦需整肃。

    此时,小摇床里的陈忱似乎被父母的低语和动静吵到,哼哼唧唧地扭动起来,睁开了乌溜溜的大眼睛。

    看到父亲站在床边,立刻伸出小胳膊,奶声奶气地喊道:“爹爹…抱…抱忱儿…”

    陈恪的心瞬间化成了水。

    他俯身将儿子从小床里抱出来,掂了掂:“小懒虫,今日醒得倒早。”

    小家伙穿着柔软的棉袄,身上带着奶香和暖意,依赖地搂住父亲的脖子。

    常乐笑着摇头:“一听你声音就醒,这小耳朵灵得很。忱儿,爹爹要去办正事,快下来,娘亲抱。”

    陈忱却搂得更紧,小脑袋埋在父亲肩颈处:“不…爹爹抱…”

    陈恪抱着儿子在屋里走了两圈,对常乐道:“无妨,时辰还早,我陪他片刻。乐儿,你先去歇着,或是吩咐厨房备些早膳,我离府前用些。”

    他抱着儿子走到窗边,指着窗外依旧漆黑的天空,“忱儿看,天还没亮,星星还在睡觉呢。”

    小家伙好奇地望向窗外,咿咿呀呀地不知在说些什么。

    片刻后,陈恪还是将儿子交给了常乐。

    陈忱虽有些不舍,但见父亲态度坚决,又转向母亲温暖的怀抱,便也乖乖的了。

    陈恪用了碗热腾腾的肉糜粥和两个馒头,便带着阿大和几名亲随,踏着凌晨的寒气出了府门。

    马蹄声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约莫辰时,兵部值房内。

    值房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冬日的严寒。

    陈恪与兵部尚书高拱相对而坐,两人中间的长案上铺满了来自宣府、大同、蓟州等镇的文书册簿。

    高拱面色严肃,手指点着一本账册:“……子恒你看,大同镇今冬请饷的文书,所列棉衣数目、柴炭银两,比之去岁同期竟多了三成!然其上报的在营兵员数额却未见显着增加。这其中若无虚报冒领,老夫是断然不信的!”

    陈恪凝神细看,手指在几项关键数据上划过:“肃卿公所言极是。此事需立即行文大同巡抚及巡按御史,着其限期彻查核实,具结回话。同时,以兵部名义,发函给王崇古,请他暗中遣人复核。九边将士浴血戍边,若连冬衣柴炭都被人克扣,岂不寒了将士之心,动摇国本?”

    他语气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作为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并分管部分边镇后勤事宜,稽查此类贪墨渎职,正是他的分内之责。

    高拱颔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正当如此!子恒做事,愈发沉稳老练了。此事便按你说的办,老夫来拟文,你用印。”

    两人就几项紧要军务快速商议定夺。

    期间,又有职方司郎中送来紧急塘报,禀报辽东女真一部异动,陈恪又与高拱简短交换了意见,批示“密切监视,增派夜不收哨探,暂勿轻启边衅”。

    巳时正,兵部事务暂告一段落,陈恪又匆匆赶往裕王府。

    作为裕王诸讲师之一,他虽不每日授课,但每隔几日便会前来,讲授经史实务,尤其是兵事、舆地、财税等“经世致用”之学。

    今日书房内只有裕王朱载坖与陈恪二人。

    裕王近来似乎清减了些,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但见到陈恪,还是露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