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破案加修为,从捕快到天下第一! > 第234章 先知陈小狗

第234章 先知陈小狗(2/3)

准,都在午时。

    这不,一大清早,陈家那气派的大宅院外头便挤满了人,乌泱泱一片。

    这些人可不是吃饱了撑的来看热闹的,多是替家中病弱老人来打探消息、求个“死亡预告”的。

    李正峰听他们口音相近,随口道:“来的多是本乡本土的乡亲啊?”

    杨德彪笑道:“正是正是!因那宝先知每次点出的名姓,多是本县土生土长之人……” 他话说到一半。

    这话像把小锤,不轻不重地敲在李正峰心尖上。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都是本县的?那胡明和牧方也是安南县土生土长的人?”

    杨德彪被他看得一哆嗦,忙不迭补充:“他二位不是!卑职方才嘴瓢了没说全!主要是本县人家居多。”

    李正峰紧追不舍:“除了胡明、牧方,他可曾点过其他外乡人的名字?一个半个也算!”

    杨德彪尴尬地搓着手,脑门冒汗。

    张世平一挥袖,没好气道:“磨蹭什么!还不快去打听清楚!”

    消息很快传回。

    杨德彪抹了把汗:“回李大人,这事以前也没人特意拿本子记过,谁也说不准,问了一圈都跟猜谜似的。”

    “不过早先倒真有外乡人不远百里跑来沾仙气,可蹲守好些天,也没从宝先知嘴里听到自家亲朋故旧的名字,久而久之,外乡人觉得没意思,也就不来了。”

    “那照此看来,是否可以推断,这小先知所知将死之人,皆是安南县本地所属?”

    李正峰眉头紧锁,像在解一道难题,

    “如此,他怎会说出胡明和牧方这两个外地人的名讳?这不合理。”

    杨德彪一拍大腿:“但是卑职话还没完!卑职还打听到一桩奇事!今年七夕前后,宝先知那小嘴儿里,曾蹦出过‘吴敏’这个名字。”

    “但是您猜怎么着?没过多久,安北县的上一任知县吴大人,嘿,还真就一病呜呼了!巧得邪门!那位知县大人,名讳正是吴敏!”

    李正峰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下次说话利索点!一段话里塞两个‘但是’,你是想说书吊人胃口还是怎地?”

    杨德彪讪讪赔笑,缩了缩脖子。

    李正峰略一思索,道:“那便修正一下猜测。这位先知所知,或许仅限于本地寻常百姓的将死之讯,以及……周边州府一些有头有脸的官吏或名人的死期?”

    林胡奇道:“那胡明不过一介穷酸书生,既非官吏老爷,也算不得什么名动四方的风云人物吧?他凭啥上榜?”

    李正峰道:“胡明乃岭南郡广大府府城人士,自幼便有神童之名,三岁能诗五岁能文,颇负文采,家族对他寄予厚望,指望他光宗耀祖。”

    “可惜,正如那伤仲永的故事,他十四五岁中了秀才后,便好似江郎才尽,蹉跎了十四五年寒窗,屡试不第,始终未能中举,成了个老童生。”

    “此事在府城也算一桩茶余饭后的谈资,常被当作‘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反面教材,供人唏嘘。”

    林胡闻言,一脸的不以为然:“十四五年考不上举人实属平常!我家那呆子弟弟,悬梁刺股足足考了十年,去年才勉强踩着狗屎运得了个秀才功名。”

    “依我看呐,就他那榆木脑袋,再考个四五十年,也未必能摸到举人的边儿!”

    “那他还要考?”

    杨德彪忍不住插嘴,一脸“这不是傻吗”的表情。

    林胡把眼一瞪,理所当然:“自然要考!别说四五十年,就是考到七老八十,胡子拖地,只要能中举,那也值了!祖坟冒青烟的事儿!”

    杨德彪小心翼翼,带着点促狭问道:“卑职没别的意思啊,大人。只是……斗胆问一句,令弟……寿数几何?再过五十年,等他老人家颤巍巍考中举人时,那会儿……”

    “考中举人,当场咽气都值!他那破茅屋墙上挂着的座右铭便是——朝中举,夕死可矣!懂不懂?” 林胡说得斩钉截铁,仿佛天经地义。

    杨德彪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猛地竖起一根油亮的大拇指,发自肺腑地赞叹:

    “高!实在是高!此等志气,真乃……呃……人中龙凤!”

    日头晒到头顶心,几人闲话正酣,院里猛地炸开了锅!

    人潮呼啦啦涌向陈家内宅卧房,活像一群抢食的鸭子。

    就听屋里一个少年郎的声音,含含糊糊地飘出来:“陈米……要死啦!”

    门口立刻有人扯着嗓子学舌:“陈米——!”

    少年声儿又起:“戴春……要死啦!”

    门口紧跟着又喊:“戴春——!”

    人群里一个黑脸汉子“噗通”蹲地上,双手捂脸,嚎得震天响:“我的儿啊!我的肉哇……”

    一个又一个名字被那含混的声音念出,门口就跟着报丧似的喊出来。

    李正峰在心里头默默扒拉着手指头,不多不少,整二十五个。

    当场就有十一个人哭成了泪人,剩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